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社会

06版:新闻故事

07版:读桂·社会

08版:八桂热点

09版:国内关注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10月15日

贷款51.2万元 到手少了16万元

女子轻信贷款中介公司疑遭套路

桂林晚报      2024年10月15日     
  “我是××银行信贷经理,您有没有资金方面的需要?”很多人都曾接到过这样的广告电话。
  不久前,防城港的包女士在一通贷款广告电话的指引下,来到位于南宁航洋信和广场的一家贷款中介公司办理业务。但让她没想到的是,51.2万元的贷款,实际到手仅有35.2万元……她这才醒悟过来:贷款中介公司所谓的“无抵押无担保、高额低息、洗白征信”等承诺,不过是高额收费、骗取钱财的诱饵。

  贷款条件诱人 女子信以为真
  包女士告诉记者,9月2日,她接到自称某银行信贷经理小廖的电话,对方称可为她办理银行贷款。正急需资金周转的包女士随后添加了小廖的微信。
  在微信中,小廖给出了诱人的承诺:最低20万元起贷,最高单笔可贷100万元,而且不需要看征信负债,也不用任何物质抵押,只要包女士的公司经营满6个月以上,就可以拿着营业执照、银行卡和身份证过来办理。当时,小廖对包女士表示,放款成功后他们要“收取三个点的服务费”。
  9月5日,包女士从防城港来到南宁,按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位于南宁航洋信和广场29楼的一家贷款中介公司。该公司办公地点没有悬挂公司招牌和营业执照,她见到了小廖和自称是“陆总监”的男子。陆总监提出,需要包女士带一名在单位上班且缴纳了公积金的“共签人”过来签字。

  贷款51.2万元 只得35.2万元
  9月6日,包女士带着作为“共签人”的父亲来到这家公司。陆总监和她父亲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帮助他们向银行贷款162万元,手续费为12%。然而,包女士刚签完字,陆总监就以拿去盖章为由将协议收回,她甚至还没看清对方公司的名称。
  之后,陆总监改口说,只能帮包女士贷到51.2万元,分为30万元和21.2万元两笔。他在包女士父亲的手机银行App操作一番后,称第一笔30万元已到包女士父亲账上,第二笔则需用POS机刷出来。
  陆总监用公司的POS机刷了包女士父亲的银行卡。可蹊跷的是,这笔21.2万元的钱款在刷POS机之后,一直没有转到银行卡内。包女士父亲的手机只收到一条短信通知,显示“支用贷款21.2万元用于消费”。
  包女士说,后来他们多次催促,陆总监也只退回了5.2万元,余下的16万元拒绝退回,称这是佣金,“已给了银行的人”。后来她再打陆总监的微信语音电话,都是无人接听。

  公司悄悄搬走 警方正在调查
  9月26日,包女士再次去该公司时,发现这里竟然已经换了一批人。如今在该场所办公的人称之前的公司已搬走,和他们并无关联。让包女士郁闷的是,因涉事公司此前并未悬挂招牌和营业执照,签订的协议也未给她,所以她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公司的名称。陆总监通过支付宝给她转来5.2万元时,上面显示转款人姓名为“潘×明”。
  10月12日,记者来到南宁航洋信和广场29楼,涉事公司的房东王先生称,陆总监等人跟他签了两年租房协议,租期从2024年6月1日至2026年5月31日,当时他们付了3个月的租金,出面签约的是一名姓周的广东人,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和手机号。今年中秋假期过后,保洁员告诉王先生,这些人不知何时已搬走,他过去一看,果真人去楼空。
  12日下午,记者拨打陆总监的手机号,显示已停机;拨打王先生提供的周某的手机号,无人接听。
  据了解,9月26日,包女士已向蟠龙派出所报案,目前派出所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
  据《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