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热点

06版:聚焦桂林经典系列报道之四

07版:聚焦桂林经典系列报道之四

0809版:读桂·视觉

10版:国内关注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9月23日

靖江王府:千年文脉 一城风华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23日     
  有人说,步入靖江王府,就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桂林的历史文化之门,不仅能够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领略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靖江王府,又称靖江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桂林市区最早被确定的国家级文化遗存,也是我国规制最特别、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府,与靖江王陵共同构成了一座明代艺术宝库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它屹立于桂林山水之间,如同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灵秀自然的文化宝库,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
  有游客“打卡”靖江王府后在社交平台上这样推荐:“靖江王府将桂林的自然美景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完美融合,让每一位游客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对话,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穿越千年的历史遗迹
  “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道出了靖江王府承载的厚重历史。
  1600年前,南朝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到桂林出任始安郡太守。他经常在今靖江王府内的独秀峰下岩洞内读书习文,曾写下诗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赞颂独秀峰。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广西开启了兴学读书之风。之后,独秀峰下的岩洞被称为读书岩,读书岩也成了岭南地区文脉的发端。
  唐朝时,桂林刺史兼桂管观察史李昌巙在独秀峰下建宣尼庙,开办桂州学,这是桂林第一所官办学府,为桂林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桂林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赵观文。
  宋元祐年间,桂州太守孙览考察颜延之所建读书堂、唐代州学遗址,建五咏堂,并在读书岩镌刻“宋颜公读书岩”石刻,该石刻至今保存完整。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登基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桂林的行政等级得到极大提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中央重视,从而获得较大发展。
  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王正功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府事。适值大比(乡试之年),典试后行宴享之礼。流传千古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正是王正功在鹿鸣宴上写下的,后镌刻于独秀峰读书岩上,成了桂林蜚声世界的最佳广告语。
  元朝,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逃到独秀峰山下的铁牛寺避难,得以躲过叔父的追杀。他将铁牛寺改名为“大圆寺”,并在此寄寓两年。后其返上都登基(史称元顺帝),又改“大圆寺”为“万寿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为巩固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藩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首封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孙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洪武五年,靖江王选择在独秀峰南麓原元顺帝潜邸建筑王府。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在以独秀峰为坐标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宫殿、御苑、广智门等主体建筑,前后共有11代14位靖江王在此居住。
  到了清顺治七年(1650年),明将孔有德率清军围攻桂林,孔有德因功被封为定南王并驻节于靖江王府,所以靖江王府又被称为“定南王府”。1652年,李定国率农民军攻破桂林,孔有德于王府内举火自焚,靖江王府毁于一炬。
  清顺治十四年,清政府在靖江王府旧址上设立贡院,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举考场。贡院开办时间长达250余年,共出了4位状元、585位进士、1685位举人,堪称读书人的福地。
  1921年,孙中山先生曾驻节于此,设立北伐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省政府,是广西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相继在这里办学。
  到了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与广西师范大学对调校址,靖江王府所在地成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园。
  历史轨迹徐徐铺展,在靖江王府这片土地之上,一砖一瓦都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一草一木都记录了岁月的流转更迭。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