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热点

04版:新闻故事

05版:新闻故事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要闻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情感·故事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1月11日

本报在社区发放问卷调查显示 近两成老人每天刷手机超过4小时

老人“玩转”手机有利有弊

桂林晚报      2024年01月11日     

  一位银发老人正在刷手机。

  65岁的陈女士经常在直播间买东西。
  数字化生活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了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娱乐、消磨时光等成为了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初衷。近日,本报在各社区发起的调查问卷显示,不少老年人长时间刷手机易出现眼睛疼痛等身体不适。专家提醒,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鼓励真实社交,要适当跳出“手机瘾”。
  调查显示
  不少老人刷手机时间挺长

  近期,本报在各社区发起的“关于桂林老年人刷手机状态”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95位老人中,55-60岁的有27人,60-70岁的有37人,70岁以上有31人。50.5%的老人,每天刷手机的时间为2~4小时,30.5%的老人刷手机的时间为2个小时以内,18.9%的老人刷手机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
  今年73岁的陈女士住在东安街,她从老家阳朔来到桂林后,主要帮女儿接送孩子。白天子女上班,孙子上学,陈女士在家非常无聊,于是手机成了最好的伴侣。虽然陈女士年逾古稀,但她玩微信、抖音、视频号也很顺手。“我喜欢唱歌,录下来发到视频号,转发朋友圈。”陈女士说,一方面可以记录自己的退休生活,一方面还可以解解闷,看看朋友们的点赞夸奖,自己非常开心。
  “平时一闲下来就要刷手机。”陈女士每天刷手机累计时长接近4小时,主要时间集中在晚上睡觉前和午饭后。
  本报问卷调查也显示,晚上睡前刷手机半小时内的老人占比46.3%,刷30-60分钟内的占比26.3%,还有14.7%的老人刷手机时长超过60分钟,仅有12.6%的老人晚上睡前不刷手机。
  老年人刷手机,有的是为了了解天下事,也有的是为了消磨时光。本报调查显示,76.6%的老人刷手机主要看新闻资讯,42.6%的老人刷手机短视频,14.9%的老人聊天追剧,还有31.9%的老人用于购物等其他用途。
  家住七星区融创南溪府的姜女士每天守着小超市,手机几乎不离手,就连吃早点也要刷手机。姜女士说:“我都是3天追一部剧。如果没有手机,简直度日如年。”
  跨越数字鸿沟
  一些老年人以此升级生活技能

  数字化生活发展进程中,手机的便利的确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对老年人也是如此。家住七星区融创栖霞府北苑的陈女士,今年65岁了。她经常在视频号直播间里买日用品。“如果没有学会网购,逛街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还不一定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陈女士说,她的帽子、手套等生活日用品基本上都是在直播间里购买,方便又实惠。
  “老年人的生活也离不开手机,老年人应该与时俱进,学会利用手机丰富自己的生活。”陈女士认为,“平时可以用手机玩游戏,晚上睡前刷搞笑视频,还可以跟着视频学跳操。手机上的社交平台拓宽了我的交际圈,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家住和平村的龚先生今年72岁,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手机也爱不释手。“如今购物、出行、社交都离不开手机,老年人学会使用手机已经是生存必备技能。”龚先生说,如果不会使用手机,连买菜都难。
  龚先生的孩子、孙子基本都在外地,有了手机更方便亲人沟通。“每天孩子都要给我打视频电话。”龚先生笑着说。龚先生也有自己的微信好友群,大家经常在群里约起打乒乓球、打麻将等活动,做起事儿来也方便。
  南溪山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贵宇表示,现代生活离开手机寸步难行,老年人会玩智能手机也是一种好事。他们可以在手机上购物、学习,活跃大脑。另一方面,刷手机可以开拓老人眼界,增长见识。也可以扩大社交,交流感情,让老年人减少孤独感。可以说,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刷机时间过长
  部分老年人产生不适和疾病

  手机耍得熟,确实很方便,但本报的调查也发现,对老年人的身体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晚上侧躺在床上刷手机,一刷就是半个小时以上,眼睛越来越差。”家住太平路的李女士说。李女士今年64岁,回到家习惯性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因为长期刷手机,姿势长期固定没有更换,导致颈椎、腰椎不同程度受损,造成不适。
  本报调查显示,55.8%的老人刷手机后,会出现眼睛疼痛的症状,34.7%的老人出现颈椎不适,还有11.6%的老人出现手腕关节不适,10.5%的老人有头晕头痛的症状,5.3%的老人出现失眠、烦躁的症状,另外还有27.4%的老人出现其他不适。
  李贵宇介绍,坐姿不正确且长期久坐后引起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长期盯着手机屏幕导致干眼症频发,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易患腱鞘炎等。严重者,因长期久坐刷手机,突然站起来容易出现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手脚发麻、头昏、眼花、眩晕等,导致脑梗,最终住院治疗,也容易加重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情。在情绪方面,更容易焦躁、产生老年痴呆等。还有不少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网购各类保健品,如降脂茶、降压茶等,导致血糖升高、紧急入院。有睡前刷短视频,越刷越兴奋,导致失眠,引起血压升高,第二天没有精神,记忆力下降等。
  李贵宇认为,老年人刷手机一次不宜超过半小时,尽量少刷手机,保护眼睛和手关节。同时,建议老年人多参加真实社交,减少网络社交,多培养兴趣爱好。
  手机挺方便
  但也要小心刷机成瘾

  本报调查显示,26.6%的老人认为自己有手机网瘾的倾向,截至目前也没有成功戒掉,还在困扰中。21.3%的老人认为自己虽有手机网瘾的倾向,但目前已成功戒掉。52.1%的老人认为自己没有手机网瘾的倾向,因此不计划戒掉手机。
  在如何戒掉手机网瘾的办法中,45.7%的老人认为,转移注意力就是很好的办法,30.9%的老人认为,手机只是用来接电话,不用其他功能便能成功戒掉手机瘾,18.1%的老人认为,可以卸掉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还有11.7%的人认为可以把智能手机换成老人机。
  家住七星区鸾东小区的郑女士为了帮助老伴跳出手机网瘾,采用了转移注意力方法,培养老伴的兴趣爱好。比如去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去学校、社区做义工。尽量把白天的时间填满,让生活更加充实。回到家后,忙完家务,郑女士陪着老伴一起去散步,放松心情。经过3个月的坚持,郑女士的老伴渐渐远离手机,将手机回归到社交的联系功能,而其他娱乐功能则自动放弃。
  在调查中,不少居民也提出了自己戒掉手机网瘾的办法,如加强运动健身;不安装或者少安装其他APP,尤其少装购物软件,避免掉入网络诈骗的深坑;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比如唱歌、跳舞、看书、写字等,少看手机里无用的信息等。
  桂林嘉鑫心理咨询中心张双玉老师认为,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陪伴,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如周末郊游,或多组织家庭聚餐,让老人家尽量避免独处;也可以鼓励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学习多种才艺,甚至广场舞、公园遛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
  记者韦彦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