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

03版: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

04版: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

05版: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读桂·热点

09版:时事关注

10版:深度国际

11版:燃情体育

12版:文娱关注

13版:读桂·风物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10月18日

石头城杜莫寨

桂林晚报      2023年10月18日     
  ■周俊远 黄炎宝
  古寨,多为抵御外敌而建,古寨就像一座小型城池设有寨门,寨门开时,与外面畅通;寨门关闭,就形成了一座严密的堡垒。荔浦市杜莫镇寨村的杜莫寨,为荔浦、蒙山两地咽喉要塞,以山险石头多著称。古寨东、西、南、北、小北门五个闸门都以石头筑建。东门临国道,东门古榕就像一把撑开的伞庇护着世世代代的杜莫寨人。沿着东门石板路而入,石头城杜莫寨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

  先人择山围城建寨
  沿国道走进杜莫寨东门,数百年的东门古榕枝繁叶茂,榕树下,房屋、深巷相连。据史料记载,荔浦市杜莫镇寨村杜莫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公元1278年的南宋兴祥二年,有杜、莫两姓族人从广东珠玑巷迁移至此,古人看见该地群山环抱、山青水秀、树木郁郁葱葱、翠竹依依、岩洞众多,且洞洞相连,是一个宜人居住地,便在此围城建寨,从事畜牧农耕生产活动。几经岁月,后来又有其他姓氏家族迁入,形成了一个汉、壮、瑶等多民族集居的村落。由于居住地群山环抱,当时村寨取名为群峰寨。
  先人为何在此地围城建寨?据杜莫寨老人吴振强介绍,寨村地理有三个格局:一曰“九牛推磨”,寨东边有一形似石磨的石山,人称磨盘山,寨东、南方群山环抱磨盘山形如九头石牛在推着磨子转动故称“九牛推磨”。有诗云:“飞来何处此山峦,形状逼真若磨盘。环绕诸峰神似兽,九牛推磨古言传。”二曰“群狮聚会”,从寨南方处看以狮子山为主体,其它山体都形似一群石狮,山山相连,形成“群狮聚会”的风水格局。有诗云:“草茂林深鸟语稠,一山威武踞村头。云遮雾锁朦胧看,疑是青狮滚绣球。”三曰“鲤鱼跳龙门”,从寨北面的耕作区周边看,石山形似一条鲤鱼,又有来自仙女屯方向的一条山脉也在此山边停留,称“鲤鱼跳龙门”,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先人故在此地定居。
  据1988年的《荔浦地名志》记载,杜莫寨在古时隶属永安州(今蒙山县)龙迥里(今杜莫镇)管辖,后由于杜、莫两大姓族人经几十年的繁衍生息,加之广东的杜、莫两姓族人不断的迁入,所以杜、莫两姓人口倍增,在寨内占有80%以上绝对的优势,于元朝1341年更名为杜莫寨,除杜、莫两大姓外还陆续有蒋、徐、廖、李、胡、刘、潘、杨、吴、张、谢、朱、江、周、赵等十余个姓氏族人不断迁入进来,形成了人口稠密拥挤格局,故而由杜姓族人分一支迁入本镇三里寨,由张、李姓各分一支迁至杜莫镇大张村屯,吴姓族人几乎全部迁至杜莫镇吴村屯,廖姓族人分一支迁至杜莫镇平塘屯居住。

  古寨街巷四通八达
  东门古榕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据说是当时建古城墙时栽种的。由于历史悠久古寨内留有一块《杜莫寨石城记》碑石,讲述杜莫寨建城墙及御盗贼经历。此碑石在东门城墙脚下发现,由荔浦文物保护部门收藏。1996年的《荔浦县志》记载:为民者吴村、张村、三里寨、杜莫寨而已。四村中,杜莫寨最巨。其地险,其居民二百四十余家,三面阻山,独迤北平衍,贼得驰突为患。可见寨村地势险要,石头随处可见。
  杜莫寨始建于南宋,发展壮大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明清,故建筑风格都是按明清风格建造,全部为土木结构,青砖黛瓦,呈现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房屋相连之间都设有防火墙,对预防火灾蔓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古村布局采用东西、南北走向,道路则按大小以十字街道布局,道路和街巷相互通达,从东到西有一条总路,边旁则分支小十字到达各小巷,南北也是如此。排水设施都是以明渠为主,人们跨越排水渠时通过架设石板便桥行走。据传当时村寨内为方便人们行走,曾经架设有桥梁十三座,有用整块条石板的,也有拱形,现今尚存六座。杜莫寨在民国时期曾建有杜氏宗族和莫氏宗族两座祠堂,在20世纪80年代被村民拆毁。杜莫寨自建寨至民国期间曾建有土地庙七座,还建有主山寺、三君观、五将庙、莫王庙、锁龙庵各一座。由于历史原因所有的土地庙都被毁掉了,遗址无存,现今只有莫王庙后座尚存,锁龙庵也是断壁残垣,其他主山寺、三君观、五将庙遗址依稀可辨。杜莫寨地处喀斯特地貌,寨子东、南、西三个方向有十三座石山将整个村寨团团围住,最著名的有神秘莫测的磨盘山,山上还保留着清咸丰四年(1854年)为避张高友兵祸而修建的石屋数座,由于群山环抱形成了“九牛推磨”的风水格局。寨子东面有一横互于杜莫镇与寨子间的狮子山,雄狮翘首守望着寨子的平安,登高眺望,不远外有圆形小山,正符合风水学“狮子滚球”的格局。还有一座叫高岸山,山脚下有一宽敞的可容纳数千人的岩洞,洞内地势平坦,山顶还保留着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避绿林匪患而修建的石屋数间,还有用石头砌筑的城堡及石门。
  杜莫寨地处荔蒙咽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寨民生活富足,但累遭匪患,为保障村民安全,不受盗贼干扰,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时大田廖君宪以赣州别驾来守永安,出资十金,并集资九十余金,将古寨用石头砌筑成高3.6米、宽1米、长540米的古城墙。并按五行八卦设置东、西、南、北、小北门五个闸门。如遇盗贼仅将五门紧团则万无一失矣。可惜在那个特殊年代,城墙被毁,砖石被用作建水坝及建民居基石,五门已被拆了四门,仅存一座小北门还算完好。

  历史古寨历久弥新
  在杜莫寨,莫王坟、莫王奶、莫王庙、锁龙庵、酒井等美丽传说,一直传承下来,成为村民在古寨门、古榕树下闲聊时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吴振强介绍,莫王古庙庙门前有一座长10余米,宽1米,高3米的石板桥,是村民去劳作的必经之路。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男女老幼,挑担的、牵牛的、骑车的、背负重物的不慎摔下桥底,却从来未有伤亡事故发生,真是神奇。
  如今,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从朴实的生产生活中,沿袭着独有的莫王节、寨话等民俗风情。杜莫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杜莫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勇敢地与反动派作斗争;60年代轰轰烈烈地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兴建了下披潭水库、田尾水库等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农田水利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杜莫寨群众更是甘于奉献,搞产业,促脱贫,充分用好肥沃的田地资源,发展双季莲藕、马蹄、荔浦芋等蔬菜水果优势特色产业。杜莫寨如今小洋楼林立,树木苍翠,那个靠用石头建筑城墙守护一方百姓的历史,还留存在古城墙遗址中。新时代的春风,早已让整个古寨焕发新颜,百姓过上了平安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