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专版

03版:读桂·社会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09版:读桂·社会

10版:国内关注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9月11日

躬耕教坛数十载 砥砺前行育英才

走近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

桂林晚报      2023年09月11日     






上接06版
  欧干兰
  用心用爱呵护学生成长

  欧干兰是平乐县实验中学的老师,在她31年的执教生涯中,有20年是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度过的。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师生关系融洽,家长都乐意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她手上。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班主任应该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多年来,欧干兰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用心用爱呵护着这个“大家庭”。作为班主任,她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利用主题班会抓好学生思想关、安全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并通过德育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她言传身教,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班上的留守儿童,她则更加耐心细致,以谈心、家访、与其交友等多种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欧干兰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是一个家庭未来的顶梁柱。她也始终坚信,只要耐心等待,总会等到他们的花期。

  潘中
  舍小家为大家 让学生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市逸仙中学副校长潘中自1996年任教以来,一直脚踏实地地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在岗位上,他始终牢记初心,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中共党员,他时刻要求自己奋勇当先,做好表率。
  去年3月,学校接到要选派人员到河池市凤山县参加为期一年半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任务。潘中家中老人病重、生活无法自理,而妻子要上班、儿子要上学,面对困难,他毅然决定“舍小家、为大家”,二话没说地带头报名参加帮扶。在他的影响下,很多老师也跟着报名,学校很快就组好了帮扶队。
  到了凤山高中,潘中主动与该校老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对老师们进行教学教研指导,而他的数学课也深受学生们喜欢。帮扶过程中,他积极出谋献策,协助学校完善了各项制度,督促教师规范课堂教学,并加强师德师风、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他也组织凤山高中与逸仙中学进行学习交流,开展赛课活动,帮助老师们锻炼和提高自己。
  在潘中和其他帮扶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凤山高中教研氛围逐渐浓厚,教学质量日渐提升,潘中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杨旭丽
  坚守大山27年 做好山区教育的“摆渡人”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扎根偏远山村27载,只为让大山里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她就是龙胜乐江镇地灵小学负责人、语文老师杨旭丽。
  1996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21岁的杨旭丽走上了龙胜江底乡泥塘小学的讲台。一年后,她得知家乡乐江镇西腰村校点需要年轻教师,便毅然放弃了江底乡相对优厚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来到全县最偏远的西腰小学。之后,她又先后在乐江金坪村小学、乐江地灵小学教书。
  从教27年时间里,杨旭丽始终扎根山区,为了山村孩子们的明天,她放弃了调去条件好的学校工作的机会。她希望尽自己所能,增长孩子的视野和能力,缩短山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更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人格,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这些年来,她不仅是班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学生们的“妈妈”,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侗族文化带进校园,还不断创新课外艺术活动,打造“爱心屋”,带着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手工、学芦笙、下棋、听音乐、阅读……
  2022年,杨旭丽获评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她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大山,把最真挚的爱留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熊碧芳
  照亮“折翼天使”的逐梦路

  “特殊孩子是‘跌落在凡尘的折翼天使’,他们心中有梦想,渴望被关注。我愿做蜡烛,照亮孩子们的追梦路。”熊碧芳是荔浦市特殊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1999年,刚毕业的她从家乡富川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荔浦,在没有校舍、没有学生和课桌椅的艰苦条件下,借用黄寨小学教室创办了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
  建校初期,她承担了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的双重任务。遇到不肯睡觉的孩子,她就抱着孩子在操场上一圈圈地走,直到哄睡着;遇到不肯吃饭的孩子,她就一勺勺地喂;碰上不会走路的孩子,她不仅搀着一步步走,还会去找专家详细咨询,查阅大量康复训练资料。
  扎根特殊教育的24个春秋里,熊碧芳巧妙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愿学、爱学、会学。她坚持以“改革、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将社会实践、家庭生活模拟引进校园,让校园成为社会的缩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并与职校、企业合作办学,让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24年来,她先后获得自治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广西三八红旗手等60多项荣誉。她为贫困学生筹措助学资金近200万元,用爱为特殊学生筑起了温暖的“家”,成为近千名特殊孩子追梦路上最亮的光。

  吴学健
  当好基础教育科研的“领头雁”

  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吴学健进入市大河初级中学任教,至今已扎根乡村教育29年。
  作为一名乡村一线教师,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新颖独特。20多年来,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引领师生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构建了“四位一体”农村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模式,并运用此模式开发出一系列适合本地区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吴学健具有独特的科教融合教学思想和城乡联合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她立足乡村地域环境、民俗文化、学生生活来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创新和重构,带领学生开展了《探究酸雨危害 保护桂林绿水青山》主题活动等。
  吴学健深耕教学一线,熟悉教育政策,深刻理解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注重立德为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作为广西中小学学科中心组成员、桂林市学科带头人,吴学健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些年来,她共培养指导了50余位青年教师、60余位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并多次获奖;30余次受邀到广西师范大学、区内各市县(区)学校讲学,惠及学校200多所,师生35000余人。

  王朴
  坚守初心 用心教书潜心育人

  2009年毕业至今,王朴14年来一直在职业教育的讲台上辛勤耕耘。在桂林市卫生学校,他先后承担护理、药剂、检验三个专业的核心课《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解剖生理学》等课程教学,年均授课达240学时。
  在王朴眼里,教学时不仅要做好文化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育人。他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挖掘梳理并提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尤其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实行的“开课宣誓仪式”,通过致敬“无语良师”,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端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走好医学道路的第一步。
  作为学校党委委员、教研科科长,王朴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主持参与多项自治区、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负责学校教改科研、教师培训、教师竞赛、精品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先后获桂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第六批拔尖人才等荣誉。
  记者唐霁云 文
  6、7版图片均由桂林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