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关路一段路面凹凸不平颠簸不断 骑车市民说手都震麻了
一路“抖抖抖” 它到底是什么路?
相关单位解释:这是一条步行道 附近的车行道正在筹建
桂林晚报
2023年07月14日
市区上关路上有一段约800米长的路面铺设了表面凹凸不平的方格石材,过往车辆颠簸不已,被不少市民在网络上调侃为“抛抛路”“按摩路”“颠簸路”“结石治疗路”。该路段路面为何要铺设这样的材料,是不是应作为步道使用?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路面凹凸不平 车辆颠簸难行
市区上关路紧邻漓江,中段长约800米,宽约8米。这段路之所以凹凸不平,是因为路面不是混凝土,也不是沥青,而是采用小方格子石材铺设而成。
记者先后骑电动自行车和单车往返该路段,直观感受就是太颠簸了,要是车速快的话,人都可能从车子上抛下来。连续往返这条路两次,下车后手掌麻了半个小时。
其中,在电动自行车的骑行过程中,因为坐垫是海绵材质的缘故,身体受到的颠簸程度还能接受,但握着手把的双手可就遭罪了。因为路面颠簸,为了保持车身平稳,双手不得不紧握手把,骑行中稍有不慎手把就可能脱手。
如果说电动自行车保持匀速还能坚持通过,那么换骑单车的话,会更加难受。单车坐垫较硬较小,骑行在颠簸的路面上,身体几乎无法落座,再加上车轮较窄,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让车辆保持平衡的难度更大。另外,双手就算紧握手把,也难以让车头一直保持正前的方向。
“开汽车过这条路,感觉颠簸吗?”记者询问多名小汽车司机,他们的回答基本相同:能明显感受到颠簸。其中一个司机告诉记者,方格石材铺就的路面是坑坑洼洼的,但高低落差较小,加上汽车车轮较宽,避震系统较好,人坐在车里还能接受。但该司机也表示,颠簸感觉不明显,不代表该段路对汽车是“友好”的。他让记者留意,当汽车路过该段路时,会发出密集的“哆哆哆哆哆”声,说明摩擦力很大,对车轮的损伤是存在的。
市民调侃“费人费车费轮胎”
“一条好好的路,为什么要在路面上铺这些凹凸不平的石块?”在福隆园租房住的市民朱女士说,她平时要不是为了赶时间,宁愿绕行也不愿骑着电动自行车从这里过。雨水天气,这里的路面更滑,她曾经好几次差点摔倒。
“一些人为了免受颠簸之罪,他们骑电动自行车会借道人行道通过这段路。你看看,那几个骑车的人一到这段路,车头一拐直接上了人行道,动作熟练。”住在福隆园的市民张先生指着几个骑车人说。这段路风景好看,还有江风吹,早晚散步的人可不少,他亲眼见过好几起电动自行车借道人行道刮到人的情况。
今年4月11日,抖音用户“桂系姗姗”发布了一条视频,在其中提出“为什么要把这条路修成这样”的疑问。她也提到一些过往的电动自行车借道人行道的现象,称自己就被其中一辆电动自行车碰到了,还提醒散步的群众注意身前身后借道的电动自行车。
这段凹凸不平颠簸的路,这几年一直受到不少市民关注。在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一些“吐槽视频”,调侃它为“抛抛路”“按摩路”“颠簸路”“结石治疗路”。网友还笑称,常走这条路,“费人费车费轮胎”。
回应:该路段原设计为步道 车辆通行道路尚在筹建
也有网友提出,该路段路面铺上凹凸不平的方格石材,是不是依据步道设计的?7月10日,记者带着问题来到七星区穿山街道办。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关于那段路的问题,他们的确接到不少市民反映,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建议记者去福隆园社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了解情况。
7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福隆园社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葛先生告诉记者,依据之前规划设计方案,那条路确实是作为居民休闲步道打造的,休闲步道不作为车行道。
据了解,那条路铺设方格石材,成本比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要高。按照福隆园社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供车辆行驶的是另一条路,位于漓江郡府后面,与上关路平行,目前尚处于筹建阶段。一旦那条路修好,这条路将恢复为步道。
记者申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