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
多项措施值得期待
桂林晚报
2023年06月21日
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动能偏弱,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凸显。加之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市场期待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央行等部门日前的5月份经济数据表明,由于2022年同期疫情好转、基数抬升,5月中国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同比增速回落,但季调后环比改善,显示经济持续修复,基础仍不牢固。
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方面,货币政策已率先发力。人民银行在6月13日和6月15日先后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0个基点,通过降息释放稳市场强信心信号。随着货币政策调控“先行”,市场也随之期待其他相关领域的稳增长举措。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采取总量+结构双重宽松,预计仍有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持续发力。对于降息,他预计美联储可能在四季度进入降息周期,中美两国基本面差+货币政策差收敛,我国将出现国际收支、汇率改善机会,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打开,形成降息预期。
财政政策方面,加快发行专项债、优化税费支持、实施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行特别国债促消费等成为选项。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增速较4月回落5.7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基数因素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同比增速仅为2.5%,较4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远低于疫情前7%~8%的水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商品消费低迷主要受耐用品消费拖累,5月房地产后周期的家用电器、家具类、建筑及装潢类消费两年平均增速均为负;随着汽车销售进入旺季以及部分地区加大补贴力度,汽车销售增速回升,但5月两年平均增速仅为2.1%,低于消费总体增速2.5%。
他认为,消费增速取决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背后是居民收入和信心。提振消费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和信心两方面入手。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6日表示,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将重点包括两个领域:一是,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力度。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基调下,积极实施差别化房贷政策,持续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适度放宽限贷限购、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推动楼市实现趋势性企稳回暖。二是,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点是针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的有关地方和相关主体,有序开展债务置换,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困扰中国金融体系健康的最突出风险之一。目前各地城投公司债券与非标债务均出现了一些风险暴露的迹象。对很多中西部地方政府而言,要完全依靠其自身力量来化解迄今为止积累的存量债务,可谓并不现实。因此,中央政府应对化解本轮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三者共担成本的方式来化解本轮地方政府债务,这离不开新一轮的债务审计、债务置换与债务重组。
据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