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动态

03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动态

04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动态

05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

06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

07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

08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动态

09版: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动态

10版:读桂·视觉

11版:读桂·社会

12版:读桂·社会

13版:深度国际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3月13日

中国斡旋 沙特伊朗握手言和

国际社会欢呼 美国“酸溜溜”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13日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 (图源:外交部网站)
  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握手言和。10日,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表声明,对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强调其对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说,沙伊之间的睦邻关系对海湾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他对中方促进沙伊之间对话的努力表示感谢。
  阿拉伯议会发表声明说,协议不仅有助于恢复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努力解决悬而未决的危机,也有助于维护全世界人民和平安全。
  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表示,希望这一协议有助于加强该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并为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供新动力。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贾西姆表示,欢迎有助于加强该地区安全与和平、支持地区稳定与人民繁荣的所有努力。
  巴勒斯坦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表示这一协议有助于解决地区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危机,为中东地区消除“战争的幽灵”。
  黎巴嫩外长哈比卜对中国、伊拉克、阿曼等国所做努力表示赞赏。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热烈欢迎沙特与伊朗在中国的推动下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这一成果反映了建设性接触和有意义对话的力量。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期待这一进展有助于地区稳定与安全”。
  代表伊朗签署联合声明的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表示,伊朗与沙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必将在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方面取得新进展。他赞赏中国在支持国家间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代表沙特签署联合声明的沙特阿拉伯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表示,沙特感谢中国支持发展沙伊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作为两国间的桥梁促成对话。
  伊拉克总理媒体办公室发表声明说,这一协议将促进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给地区发展和繁荣带来更多机会。
  也门政府发表声明说,建设性对话与和谈是本地区国家解决冲突、促进和平的最佳途径,希望这一进展可以缓解中东地区局势,促进本地区早日实现稳定与和平。
  相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本地区对联合声明普遍持欢迎态度,一向自视在中东拥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心态有点“酸”。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含混地表示:“如果这一协议能够持续——无论这样做的利益曾经是什么,或者谈判桌上曾经坐了什么人——只要协议能够持续,也门的战争能够结束,沙特再也不用不断地试图防御由伊朗资助和支持的胡塞武装的攻击,我们最终都对此表示欢迎。”
  这种处处透露出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欢迎”的姿态,与联合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给美国强挽一些面子,柯比还强调说,美国也通过自己的“威慑和外交的有效结合”致力于缓和局势。他说,在北京宣布的路线图“看来类似于2021年和2022年在巴格达和阿曼马斯喀特举行的谈判”,美国曾支持那两次谈判。
  他还补上一句:“伊朗方面是否会兑现协议还有待观察。”
  相比美国官方的“酸溜溜”,美国学者则对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吝赞美。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说,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里程碑”,伊朗与沙特的协议不是中国偷偷摸摸的阴谋,中国公开而坚定地工作了好几年,才得以实现了这一目标。
  他说:“如果美国在世界各国首都和全球论坛上继续缺席或代表性不足,那么它只能怪自己。”

■延伸阅读
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为什么是中国?

  3月10日晚,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声明正式公布,一时间登顶“全球头条”。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在两个月内恢复自2016年初中断的外交关系的协议,标志着两国之间长期以来的冰封局面开始解冻。
  作为沟通欧亚非的必经之地,中东地区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国与国之间矛盾深重,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为什么是中国?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王义桅认为,首先,长期以来中东实现不了和平,本质上是被地缘政治所累,被外来大国所利用。西方夸大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甚至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矛盾,他们从中攫取了超额的利润。美国通过操纵势力均衡、地缘政治,维持其金融、军事的霸权,这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
  其次,乌克兰危机以后,沙特和伊朗已不再相信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与欧佩克是竞争关系,关系性质已发生改变;同时,美国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人在海外合法的私人财产都受到制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沙特作为欧佩克和逊尼派的领袖,大量的石油美元存在于美国,因此现在必须要分散过于集中的风险。现在美国从欧洲、中东撤退,集中在印太地区对付中国,美国不会保护他们的安全,所以以色列和沙特的不安全感十分强烈。
  长期以来,美国与伊朗没有外交关系,因此美国利用伊朗和沙特的矛盾达到控制欧中东地区局势的目的。如今,中东地区的势力平衡被打破,而与此同时中国在积极推动阿富汗问题的和平解决。
  简而言之,中国既能够影响沙特,也能够影响伊朗,他们都认为美国靠不住,而且美国可能是破坏性的力量。美国在中东地区撤退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世俗的、不搞宗教战争的、以和为贵的、劝和促谈的和合文化,就起了作用。中东在乌克兰危机以后纷纷向东看,我们的工作就可以水到渠成。
  综合新华社、参考消息网、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