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居民楼的改衣店
一针一线承载邻里间的回忆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13日

廖球英正在修改蓝色外套。

廖球英把改好的衣服拿给顾客。

小店位置。(手机软件截图)

小店藏在秀峰区八桂路的居民楼里。
记忆里,总有一间开了很久的改衣店,就藏在居民楼不起眼的角落里。它看起来破旧苍老,但一针一线都承载着邻里间的回忆。秀峰区八桂路的这家改衣店,就有着这样的味道。
★推荐理由 手艺好 熟客多
她手艺特别好,不论是改尺寸还是改样式,改完的成品和新衣服一样,基本看不出改过的痕迹。她家门店就在我家附近,每天都能看到有人来找她改衣服,不只是附近的居民,甚至还有从其他县区专门找过来的。
——秀峰区八桂路的朱桂琴
★记者探店 小店不大 人流不小
这家小店很不显眼,也没有花里胡哨的招牌。在秀峰区八桂路的巷道里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居民楼的楼梯上贴了一张“改衣裤 上二楼”的指示牌,沿着楼梯往上走,拐了三段楼梯,终于看到门头贴着的红底黄字招牌——“专业量体修改”。
楼道间光线并不明亮,显得小店格外老旧,但室内的机器和人却充满活力。四台分工不同的机器、各色的线、试衣间、全身镜……店虽小,但样样俱全。
小店老板廖球英正在为客人改制一件蓝色外套,她熟练地使用着缝纫机,将裁剪好的布块缝合在一起。“下摆以前是花苞形的,现在需要改成平铺的,还要把尺寸改小一点,几乎都要拆开重新缝。”她向记者展示已经改好的下摆,顾客对这件衣服有感情,但现在瘦了穿不了,就拿来让她改一下。她改完发现两个口袋不贴合,准备把口袋也改一下,让这件衣服焕然一新。
小店只有廖球英一人,平时忙着缝制衣服,还要忙着给客人试衣服。“我昨天就催她给我改了,她说心情不好,影响衣服的质量,让我今天再来拿。”傍晚,一位相识十年的老熟客来拿衣服,她告诉记者,自从来廖球英这里改过衣服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别家。不久,另一位顾客来帮妻子拿丝巾,他仔细看了看没有看出被修补过的痕迹,连连夸赞廖球英手艺好。
送走顾客后,廖球英打开手机接着播放之前暂停的有声小说,听着书便又开始忙碌于蓝色外套的改制。
★小店故事 对改衣服充满热情
十几年前,廖球英还是制衣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上班前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她说,以前车衣服的要求比较高,一针一线都不能出差错,正是这个严谨的习惯,让她现在改衣服得心应手。
制衣厂早出晚归的作息,照顾不了家庭,廖球英结婚生孩子以后,便辞去了制衣厂的工作,改行卖保险。卖保险的工作时间自由,她便在居民楼下支了个小摊,周末帮人改衣服。“这是我以前为了出摊专门定制的缝纫机。”廖球英向记者展示曾跟了她很多年的缝纫机,面板比正常的缝纫机要小,还可以折叠。这块小小的面板上留下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像在诉说着廖球英早些年改衣服的故事。
这样陆陆续续过了三年,在顾客的“怂恿”下,廖球英盘了一家店铺,告别了漂无定所的摆摊生活。“以前认识制衣厂和服装店的老板,都来我这里改衣服,还推荐别人来我这改,生意还算红火。”廖球英说,没多久那个房子到期不能续租,“有一个老顾客听说了,就租给我一间闲置的空房间。”廖球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一干就是十来年。
“改衣服会带给我快乐。”廖球英说,她非常喜欢改衣服这份工作,让顾客穿上合身的衣服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在改衣服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把衣服改得更好,每改完一件衣服,就像完成了一件工艺品一样。
“来我这里改衣服的大多是对生活比较讲究的,他们也愿意花时间来改衣服,也比较信任我,有时候要改好几天,他们也愿意等,所以我要尽所能把衣服改好。”廖球英说,她改衣服有一个习惯,一定要顾客上身试过,协调好需要改的地方,需要改的尺寸,再用大头针别好,才开始下一步的裁剪缝制工作。别人在家量好尺寸送来让她改的衣服,她一般不改。她做这行久了,看一眼就知道大概要花多长时间改,平时也是按工作量收费的,不会因为衣服原价格贵就多收一点,正是因为这样,获得了很多回头客。
记者石艳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