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区”如何建?看阳朔这样书写新时代答卷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创新实践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来源:桂林日报
▲九马画山附近一群白鹭掠过,与青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阳朔县漓江景区公司供图)
□通讯员乔小娟 钟玲丽 尹妮 钟敏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赋予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使命。2023年9月,《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作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先导区”“试验田”,阳朔正通过深层次变革,努力从传统旅游胜地迈向中国山水旅游高质量发展样板、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样板。
漓水如练,峰林叠翠。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阳朔紧扣区、市部署,以“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为目标,打基础,攻难关,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发展血脉,构建“文旅+生态+消费”多产融合格局,在生态价值转化、文旅产业焕新、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多重突破,助力桂林世旅城建设。
锚定生态优先 重塑山水价值
阳朔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当作政治使命,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见效。
为强化生态保护根基,阳朔累计投入70余亿元,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47项重大工程。今年1月完成漓江核心景区最后一处跨江通信线缆改迁;2024年推动1000艘漓江游览排筏“油改电”,绿色低碳旅游模式加速成型。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保护经验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在兴坪镇大河背村,南方五省区首个“零碳村”标识醒目。如今,村里30家民宿年总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们放下渔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阳朔镇鸡窝渡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0余家精品酒店带动3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1万元。该村获评广西改革集成十佳村,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北京游客秦先生评价:“这里的村落、民宿设计布局非常有特色,景色也相当宜人。”
阳朔还积极开展植树活动,建立“认养—管护—评比”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今年“3·12”植树活动,共有各界代表与400余名来自2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参与,打造四季皆景的美丽阳朔,凝聚全球生态保护共识。
作为全国GEP试点县,阳朔森林覆盖率75.8%,林下经济产值11.7亿元,空气质量与漓江水质稳居全国前列。2020—2024年累计发放生态补偿3.5亿元,惠及36万人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转化。(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