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案之力”谋“务实之策”展“政协之为”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综述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上接第一版)
建言献策有深度——
坚持质量导向 提升提案“言值”
2024年3月,《关于建设中国—东盟橡胶产业合作区的提案》成功跻身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这是三年内市政协培育的第二件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通过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协商督办,支持桂林橡胶产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从每年培育1件以上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到三年内培育两件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市政协主席班子把打磨全国、全区政协重点提案作为政协履行职能和服务发展大局的有力抓手,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列为重中之重工作来谋划推进,以重点提案助力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决定着提案工作的成效。
市政协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有效激活提案工作“源头活水”。
市政协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体提案工作的意见》,狠抓党派集体提案培育。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对接联动,组织视察调研、政情通报、委员小组活动,通过集体提案培训、提案选题研讨、提案调研等方式,共同培育高质量集体提案。2024年,集体提案比上年多9件,占比为40%,总体上提质增量。
为让提案“提得准”,市政协建立提案骨干人员数据库,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育。“线上”充分利用政协公众号、委员微信群、桂林图书馆提案数字分馆等平台,加强提案学习交流;“线下”开展多次提案培训、提案调研、走访座谈等活动,引导骨干委员精准建言。
“提得准”还要“立得住”。市政协严把提案立案关,实行提案小组成员初审、提案委主任委员二审、提案委全体会议终审的“三审制度”,倡导清单式提出意见建议和务实管用的对策措施,确保立案质量有新提高。
“立得住”还要“落得实”。市政协把强化提案工作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建立重点提案续办落实项目库,持续跟踪重点采纳落实。此外,逐步实现提案工作全流程无纸化信息化管理,在网上为委员提供可公开的年度提案内容、答复函以及选题参考等内容,开发提案查询APP、网上双向评议模块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提案工作相融合。
协商督办有力度——
强化跟踪问效 助推落地见效
提案在精不在多,在“提”更在“办”。市政协把深化提案办理协商作为关键环节紧抓不放,让提案从故纸堆里鲜活起来、明亮起来。
——聚焦重点提案深入开展协商督办。认真落实《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办法》,精心遴选重点提案20件重点督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签阅批示、协商座谈、调研视察等方式强化督办,开展调研考察、协商座谈20余次。《关于加强桂林学院和桂林市双向赋能共同发展的提案》得到分管市领导的重视,列为重点提案重点督办,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到桂林学院现场办公,签订《支持桂林学院发展共同推进桂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备忘录》,帮助桂林学院解决人才留桂创业和科教项目落地等难题。
——聚焦“提案大户”深入开展集中协商督办。去年5月组织督办组召开督办协商会3场,集中督办承办大户7家,集中督办提案数量占提案总数的55%,有效地促进提案建议落地。
——聚焦热点民生提案深入开展监督性协商督办。精心遴选20件关注度高的民生“微提案”,列入监督性提案清单进行督办。拆除象山景区2号门出口人行通道绿化带、铺设安新南路路灯、破解基层产儿科运行困境等民生提案建议,经过持续跟踪督办,以实实在在的办理成果提升了民生福祉。
——聚焦委员关注提案深入开展“回头看”协商督办。组织督办组先后到阳朔、恭城、龙胜等县区开展专题调研,对委员持续关注的“将相公山列入‘桂林经典’重点培育项目”“打造桂林鸡血玉高端伴手礼”“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提案开展“回头看”督办,助推提案建议得到落地见效。
一条条建议回响频频,一件件提案落地有声,一次次办理踏石留印,都凝结着提案者的智慧与汗水,传递着政协履职尽责的使命与担当。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召开在即,即将会有更多优秀提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续写桂林政协履职尽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