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的微笑:窝沟龋与窝沟封闭的科学解读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张映娟(桂林市口腔医院特诊科)
作为家长,您是否发现孩子每天认真刷牙却依然出现了“小黑牙”?这可能与牙齿表面隐藏的“窝沟”有关。窝沟龋是儿童最常见的龋齿类型,而窝沟封闭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效预防手段。本文将带您科学认识窝沟龋的危害,并了解如何通过窝沟封闭为孩子筑起牙齿健康的“防护墙”。
一、窝沟龋:隐藏在牙齿缝隙中的“隐形杀手”
窝沟龋限指磨牙和前磨牙咬合面、磨牙颊面沟和上颌前牙舌面的龋损。这些不规则的表面,由于先天特性,缺少自洁作用,对龋病更具敏感性,是龋病的好发部位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广西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高达43.8%,远超全国38.5%的平均水平,做好龋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1.窝沟的结构与风险
牙齿的咬合面并非完全光滑,而是存在许多凹凸不平的沟隙,称为“窝沟”。这些窝沟能帮助咀嚼食物,但也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儿童的乳牙和年轻恒牙(如“六龄牙”)窝沟较深且矿化程度低,清洁难度大,细菌长期堆积会产酸腐蚀牙釉质,形成窝沟龋。
2.窝沟龋的危害
窝沟龋早期无明显症状,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影响恒牙发育。龋齿还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营养吸收和面部发育,部分孩子可能因牙齿问题产生自卑心理。
二、窝沟封闭:给牙齿穿上“防护衣”
窝沟封闭不是补牙,而是一种预防龋齿的措施。
1.原理与作用
窝沟封闭是一种无创、无痛的预防龋齿技术,通过将窝沟封闭剂涂布于牙齿窝沟内,固化后形成一层保护屏障来预防窝沟龋。其作用包括:
物理隔绝:封闭深窝沟,阻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
化学保护:断绝窝沟内细菌的营养来源,抑制其繁殖。
2.适用人群与最佳时机
窝沟封闭并非“一劳永逸”,需在牙齿萌出后的黄金期进行:
乳磨牙:3—4岁(乳牙列阶段);
第一恒磨牙(六龄牙):6—8岁;
第二恒磨牙:11—13岁。
注意:若牙齿已发生龋坏,需先进行充填治疗,窝沟封闭仅适用于未龋坏的深窝沟。
三、窝沟封闭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1.材料安全可靠
封闭剂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对人体无害,固化后与牙齿紧密结合,不影响咀嚼,即使脱落吞咽也无健康风险。
2.操作便捷高效
全程无需磨牙,仅需清洁、酸蚀、涂布窝沟封闭剂和固化四个步骤,儿童接受度高。
3.效果显著
多项研究显示,窝沟封闭对第一恒磨牙的龋患保护率达14.86%—42.11%,证实窝沟封闭能够有效降低第一恒磨牙龋齿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四、家长常见疑问解答
1.窝沟封闭后不用刷牙?
错!封闭剂可能因咀嚼磨损脱落,建议每3—6个月复查,发现脱落及时重新封闭。日常仍需坚持刷牙、使用牙线,并控制甜食摄入。
2.孩子怕疼怎么办?
窝沟封闭无需打针、磨牙,全程无痛感,儿童配合度普遍较高。
3.费用高吗?
窝沟封闭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龋病预防技术。6—9岁儿童可申请参加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国家将纳入项目的具有适应症的第一恒磨牙提供免费窝沟封闭服务。
五、预防龋齿,需多方合力
有效预防儿童龋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首先,需要提高家长对儿童牙齿健康重要性的关注,即改变“乳牙要替换,坏了不治没关系”的错误观念。树立起乳牙健康很重要的正确观念,并明确乳牙龋病可以通过有效的牙齿清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预防手段(如窝沟封闭和涂氟)来预防。其次,提高儿科医生、校医、妇幼保健人员等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者对儿童牙齿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为家长和孩子进行初级口腔卫生指导。再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孩子对牙齿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力争使其做到自觉维护牙齿健康。
1.家庭护理
培养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使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
2.专业干预
3岁起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结合窝沟封闭与涂氟,双管齐下防龋。
3.社会支持
政府通过免费窝沟封闭项目降低家庭负担,家长可关注社区卫生机构或学校组织的口腔健康活动。
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龋齿的“第一道防线”,但口腔健康离不开日常护理与定期检查。作为家长,请抓住牙齿萌出的黄金期,为孩子选择科学的防龋措施,让他们的笑容更灿烂、成长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