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春之旅”圆满收官,研学团员一致认为——

桂林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2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在龙胜乐江镇江口村,侗族群众和游客手牵手跳起欢快的团圆舞。
  游客在资源县中峰镇油榨坪公堂红军长征革命遗址内参观。
  龙胜金竹壮寨经营民宿的壮族同胞准备好了竹筒鸡等特色菜肴,用来招待客人。
□本报记者 李思静/文 何平江/摄
  从龙胜乐江镇江口村的红军鼓楼、红军亭,到资源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临时会议旧址油榨坪公堂,从“桂林经典”龙脊梯田到车田石山底龙洞峡……3月20日至21日,市委宣传部组织桂北六县宣传部、各级新闻媒体、自媒体、旅行社负责人等,前往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开展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春之旅”活动。
  研学团成员一路走、一路学、一路看,不仅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亲身体验到了龙胜、资源两地“红、绿、古”交相辉映的“三色印记”与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红色+”研学旅游“春之旅”为主题,是市委宣传部继春节前推出桂林红色文化研学“冬之旅”精品路线后,又一次深入贯彻落实《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打造长征文化体验区域,深入挖掘以湘江战役历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湘江战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探索尝试。而随着“春之旅”的圆满收官,记者采访了解到,无论是同行媒体人、旅游从业者,还是研学线路沿途的老百姓,他们都对用好桂林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抱有信心,相信桂林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李思静/文 记者何平江/摄
  数家珍:赓续红色血脉,把党史故事讲活讲深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是“春之旅”研学团在两天线路考察中最深的感触。
  考察首站,研学团来到了龙胜乐江镇江口村。1934年12月9日,红三军团一部驻扎江口村,一部在乐江河口一带与堵截的国民党桂军战斗,并成功击退了桂军的进攻,粉碎了其企图从左翼穿插在平等堵截红军的图谋。这段历史为当地留下了红军烈士墓、红军鼓楼、红军桥、红武亭等长征纪念设施,也在侗族群众中留下了口口相传的军民鱼水情故事。其中,在今天小粮仓遗址发生的“救粮故事”,引起了研学团员们的强烈共鸣。
  当时,江口村的侗族群众已基本跑到大山里躲了起来,只有一位韦氏奶奶为了看守家族的粮仓,留在家里。一日清晨,寨上突发火灾,由于侗寨都是木质吊脚楼,火势越来越大。一位红军指挥员发现后,立即带着三十几名红军战士赶来,奋力扑火,保住了小粮仓里的粮食。当群众用保护下来的粮食来感谢红军时,红军说:“乡亲们的粮食我们是一粒也不能收的,就把这些稻谷留作明年的种子吧。”
  随后,红军还招呼乡亲们到红军指挥所领取赈灾钱粮,这让韦奶奶感动得流下眼泪,她说:“这样好的勇兵(侗语)哪里去要?”
  值得一提的是,这则故事还被当地群众谱成了歌谣传唱,伴随着琵琶与芦笙音乐,向每一位到访江口村的游客展示演出。
  “听完讲解员介绍,我感受到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军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这种深厚感情。”研学团成员、桂林博主陈梓告诉记者,回去后,她将用自己的视角,将这些遗址旧址以历史小故事的形式呈现给更多人,吸引他们开启一次红色旅程。“特别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从中了解到红军走过广西留下的历史痕迹。”陈梓说。
  一路东行,研学团来到了资源县中峰乡油榨坪。1934年12月3日,中央红军一部陆续开进油榨坪。当时,红军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没有打扰老百姓,虽已是寒冬,部分红军指战员仍夜宿于古樟树下。而后,红军队伍在这棵古樟树下紧急集合,向西转入兴安华江地域,翻越老山界。
  研学团成员跟随讲解员一路走过红军樟、红军半边街、中国工农红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临时会议旧址油榨坪公堂、油榨坪老街连心桥等红军长征纪念设施,详细了解革命遗址遗存中的故事,并进行记录和创作。记者注意到,不少研学团成员听完讲解后,眼眶泛红。
  “当地老乡把重伤昏迷的失散红军带回家中养伤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好,制成视频发出去,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研学团中一位旅游从业者说道。

  聚合力: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让“红色宝藏”焕发时代光彩
  本次“春之旅”研学活动选择龙胜—资源这条线路,是因为这里与灌阳、全州、兴安线路同属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军长征文化廊道。在此时接连推出“冬之旅”“春之旅”红色文化研学团,旨在充分发挥“红色+”的引领作用,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推进文旅融合。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已基本完成5个重点项目和7个一般项目,公园雏形基本形成。公园建设不单纯展示红色项目,还与当地的特色农业、民俗文化、民族风情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及村民致富。”
  这也让我们在此次研学中解锁了龙胜、资源的“新玩法”。
  白天,出发前往龙胜江口村。当地的侗族阿叔阿嫂在桂北最大的鼓楼——红军鼓楼前唱着迎宾歌,端出自制的油茶、点心,接着唱起讲述当地红色传承的侗语歌曲《红军来到我家乡》。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前往由侗族人民自发为牺牲红军建设的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沿途参观红武亭、小粮仓遗址,聆听传奇故事。此外,江口村还打造了户外拓展、特色蜡染非遗手工和多耶舞(侗语:篝火舞会)等丰富体验。游客还能收获当地特色的酸肉美食、蔬果特产、刺绣工艺品等特色产品。
  离开江口村,入选第一批“桂林经典”名录的龙脊梯田不可错过,如今景区还增加了“夜龙脊”体验,看层层梯田,烛光点点,十分浪漫。如果想体验壮寨风情,栋栋吊脚楼、推窗即梯田的金竹壮寨民宿不容错过。而如果想洗去一身疲惫,美名在外的龙胜温泉将让你不虚此行。
  来到资源,车田苗族乡石山底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为到访游客带来苗族风情和桂北地理环境的“一站式”体验。去年,一对来自墨西哥、有800万粉丝的博主夫妇在这里全程体验了苗族婚礼,视频发出后,48小时曝光量达到了3亿次。从这场婚礼中,当地苗族人民的婚嫁习俗、生活习惯、节庆美食等特色都得到了完整展现。向山而行,曾经红军走过的龙洞峡如今成了赏花秘境,清秀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
  驱车前往中峰镇,在抱财丘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无限美丽,在油榨坪沿着红军长征历史步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临时会议旧址油榨坪公堂,了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后的历史,并一路了解红色文化故事,感受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旺盛生命力。
  “近年来,龙胜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方面,通过不断挖掘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内在价值意蕴,以‘红色+’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同时,我们还结合少数民族节庆活动、非遗文化传承、特色民族村寨风情等,打造集‘吃、住、行、娱、购、游、学’等七大元素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形成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相促进的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新格局。”龙胜各族自治县宣传部表示,设计这条线路,一是想让大家深刻认识红军长征途中瑶苗民族政策产生、践行的重大意义,了解红军是如何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践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红军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军民鱼水情缘。二是想让大家体验龙胜独具特色的苗、瑶、侗、壮少数民族文化。
  “我们的研学路线就是依托五星级‘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以资源县‘一核三轴’南向发展轴为方向,实现红色资源与特色农业、绿色生态、智慧旅游、乡村振兴、研学教学等多产业联动。”资源县委宣传部介绍说,资源通过打造“长征礼赞、幸福甜园”红色文创品牌和系列农创产品,设立农产品无人售卖点、“一碗有故事的油茶”体验馆、果蔬采摘农耕体验等业态,以粟传谅故居等红色资源为支撑的“一核多处”教学示范点,通过红色旅游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让红色文化看得见、记得住,让红色精神传得开、留得下。

  话未来:不断完善,全面推介,迈出红色旅游发展新步子
  桂林不仅山水秀甲天下,作为广西唯一承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地级市,桂林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样具有深厚底蕴。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考察完“春之旅”研学线路后,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副秘书长陈亚平对桂林红色旅游发展更有信心。“在过去,红色旅游的形式比较单一,差异性不大。但这次行程走下来,我们重走了长征路,现场聆听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欣赏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验了民俗风情,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说‘红+绿+古’这样的创新之举,让桂林的旅游亮点更加多元化。”陈亚平表示,市红色旅游协会将把这次“春之旅”转化为路线产品推向全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红色旅游中来,赓续红色血脉。
  接下来,市委宣传部还将继续策划和组织“夏之旅”“秋之旅”等“红色+”主题研学,注重结合本地民族文化特色、优质自然风光、独特人文风情,形成集休闲康养、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融合模式,打造具有教育性、互动性和观赏性的研学之旅,吸引更多的外来研学和旅游团体,进一步助推桂林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