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激浊扬清树新风

——2023年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综述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上接第一版)荔浦市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农村公益电影平台,借助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时插播“扫黄打非”和版权保护宣传片,覆盖成年、青少年、儿童等各年龄层;叠彩区将“扫黄打非”基层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护苗”工作站等相融合,“扫黄打非”元素被融入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全民阅读活动中……
  我市还持续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将“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相互融合,开展联防联治,常态化排查监控辖区“黄”“非”苗头隐患。依托基层站点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增强群众主动与“黄”“非”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目前,全市已建成“扫黄打非”各类基层站点2105个,建成使用“扫黄打非”主题宣教园17个,不断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同时,制定印发《桂林市提升“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质量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与有关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推动打造一批高质量“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灵川县灵川镇九龙社区和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获评2023年自治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打造15个自治区级中小学校试点建设“护苗”工作站。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不断提升宣传教育成效
  平乐县融媒体中心将人工智能与宣传深度融合,AI主播“文小婧”亮相《平乐发布》视频号,带领广大群众走进“扫黄打非小课堂”,让“扫黄打非”宣传生动起来,为“扫黄打非”宣传注入科技创新力。
  这是我市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努力开创“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有力尝试。
  过去一年,我市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结合全民阅读、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法治进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周”等载体,不断提升“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的成效。如阳朔县利用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学季等契机,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远离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积极举报涉“黄”涉“非”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扫黄打非”的良好氛围;灌阳县依托本地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资源,结合“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持续开展“绿书签”主题手抄报作品征集、“绿书签”签名、“扫黄打非·护苗”主题研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携手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兴安县通过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制作剪纸漫画、排演文艺节目、开设“扫黄打非”宣讲堂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知晓、群策群防的良好文化氛围。
  我市相关县区还利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龙胜结合“歌满坡”、戏曲进乡村、民族节庆活动,利用山歌、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资源县联合苗瑶双语骨干宣讲队,结合雷锋纪念日、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版权宣传周和专项行动,灵活运用“板凳课堂”“屋场宣讲”“围炉夜话”等形式,将“扫黄打非”宣传融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打造全方位“扫黄打非”宣传矩阵。此外,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中小学生“绿书签”主题手抄报评选活动,全市共征集300余件作品,择优遴选15件作品推荐至自治区参加评选。
  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开展“扫黄打非”宣教活动20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多份,受众达9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