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关于强化基层党委职责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30日    来源:桂林日报

  □魏玉国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乡镇党委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学习教育、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基层治理,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必须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是确保党的领导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最前沿阵地的战斗堡垒,直接关系到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需有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要旗帜鲜明地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关系,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发挥的关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各项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必须加强党员学习,确保基层党组织执政水平有效提升。要坚持把党员队伍的学习教育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之策,推动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化、系统化和长效化。发挥好党支部主体作用,书记、支委一班人要以身作则,带头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动支部党员学习积极性,在教育内容上紧贴实际,在教育方法上突出主题,在教育形式上灵活多样。“三会一课”制度是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严密党的组织,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安排,完善制度使“三会一课”严起来,创新形式使“三会一课”活起来,立足实际使“三会一课”实起来。
  必须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加强人才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要注重选拔和培养农村优秀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当前乡村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人才匮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乡村人才管理与服务网络,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大力培养诸如“土专家”“田秀才”“种养王”等本土人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抓实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工程,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选拔培养一批农村拔尖人才,加强对农村实用技能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推动科技、教育、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着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加大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如资源镇合浦街的河灯文化、晓锦古墓葬文化等,传承乡土文化基因,发挥好乡土模范作用,让农村文化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硬件上,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在软件上,利用好农家书屋开展乡村全民阅读、“文化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上,各村(社区)全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秀农耕文明,发扬乡村道德风尚,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一改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基础意义。近年来,资源镇坚持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绿色发展软实力。扎实推动整治工作由党委政府教育引导向全民主动参与转变、由运动式组织向常态化治理转变、由“视线内无垃圾”向“全天候洁净美”转变,让环境整治成为革除陈规陋习、接轨现代文明、展示魅力风采的一面旗帜。严格执行《资源镇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环境综合整治标准》,深度聚焦县城街道社区、乡镇村组、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河道水域“五大重点部位”,注重在精细管理、延伸触角、美化优化、全时保洁、恢复治理上下功夫,着力描绘一幅“城市美如明珠、乡村美丽整洁、景区魅力无穷、道路通畅干净、河流清澈灵动”的和谐画卷,确保综合整治的春风吹遍资源镇每一个角落。
  必须加强基层治理,提高治理效能。要围绕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重点设立专项攻坚组,落实乡镇干部和包村干部“必讲、必问、必访、必到”制度,构建一贯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化教育引导,常态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国、感恩、团结、法治”教育实现全覆盖。修订完善以倡导文明新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社会治理逐步实现从粗放到精细、应急到常态、治标到治本的转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扎实推进乡镇“六化”(内部设置科学化、工作运行规范化、为民服务高效化、日常管理信息化、党建工作精细化、干部考评精准化)和村级“六个基本”(激活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抓实基本活动、开展基本服务、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建设。构建村级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衔接的“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推动党的领导、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有机融合。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区)各类配套组织运行制度和议事规则,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和村(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探索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让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发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任务清单,对群众求助和投诉统一登记、首问负责、分类处置、限时办结。对突发性事件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