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比邻善治
荔浦:“邻长制”突破基层治理“末梢困境”助建和美乡村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来源:桂林日报
▲落满屯邻长曾显文(右一)到村民家走访。
□本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陈洁 文/摄
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应有之义。荔浦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创新推行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站双长”模式基础上,将触角持续向下,大力推行“邻长制”,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着力打造党群连心、灵敏高效、通达上下、睦邻共建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邻”结网络
织密基层管理体系
“如果不是曾副书记帮忙,我们拿不到这笔赔偿,问题也不会这么快就得到解决。”在荔浦龙怀乡新安社区落满屯,村民欧富强发现自己部分田地被某公司占用,他找到村支部副书记兼邻长曾显文,请求其帮忙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曾显文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企业与欧富强双方关系,最终帮欧富强争取到8000元的赔偿。对此,欧富强一家对曾显文深表谢意。
像曾显文这样帮忙解决邻里纠纷、化解误会和矛盾的邻长,在荔浦市共有6146人,并建立微信工作群3848个,覆盖10万余户37.2万人。荔浦市通过“邻长吹哨、‘双长’报到”工作机制,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一站双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党组织延伸到邻里间,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确保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与处理。同时发挥邻长熟悉乡情、专注人情、善于说情的优势,进行前端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使基层治理的末梢触角纵向加长、横向加密、直达家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精细化、精准化。
9月以来,荔浦全市邻长协助“综治网格长(一村一辅警)”走访群众1217户,采集基础信息12296条,为群众办实事49件,调解矛盾纠纷45起,协助处理警情83起,协查行政案件72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协助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6处,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今年第三季度,荔浦取得群众安全感全区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邻”集智慧
创新乡村服务机制
在邻长选聘方面,目前荔浦邻长队伍主要由在职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五老”以及热心公益、在村里有威望的人员构成,这样的选聘标准,促使“邻长制”能最大程度吸纳各种有才能、有经验、有思想的人才进入到乡村服务机制中来,为基层服务工作注入“活水”。
青山镇拱秀村大树厂屯邻长叶国永创新使用抖音号、微信工作群,打开了用“指尖阵地”服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今年3月,拱秀村决定扩宽硬化通往拱秀小学的道路,保障拱秀小学师生安全上下学。但扩修该道路会占用大树厂部分村民的土地,引发部分村民不满。
“我解决的办法是,先搞清楚支持与不支持修路的村民有哪些,让政府先做好支持一方的工作,我再逐个去做不支持修路的村民的思想工作。”叶国永将自己经营的个人抖音号拿出来作为“大喇叭”,在账号上挨个感谢支持修路的村民,并分享至“邻长工作群”营造正面声势,巧妙利用社群优势并结合个人走访,逐渐改变村民意见,全力保障了“上学路”的顺利完工。
“乡间狮子乡间舞”这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荔浦方言,要做深做实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关键在于要深入乡村社会肌理,切中乡村人际关系与交往的本质。邻长的本土性、亲近性与灵活性补齐了基层服务机制的短板,与荔浦“一站双长”模式重新构筑出一个横向上人人关心邻里、纵向上层层负责到底的基层政府服务模型,彻底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邻”聚力量
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荔浦素来有“无中生有,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大众创业”的精神,这种开放创新、创业致富的精神也在“邻长制”中体现出来。
“我是党员干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是我应做的事情。”在马岭镇长安村,全村200亩罗汉果滞销,不少村民家庭陷入困顿。该村党支部委员、村团支书兼邻长罗福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向镇政府求助,主动联系农产品合作社到本村收购罗汉果,全力拓展罗汉果销售路径,最终将罗汉果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出,确保农民收益。目前,该村滞销的罗汉果已完成销售80%以上。
扩大罗汉果种植面积,完善罗汉果加工能力,做实村集体经济项目……在罗福才心里,他有一个长安村产业发展的“三年计划”。作为团支书,罗福才坚持以学促干,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党建优势助推生产力发展。在推广罗汉果种植初期,罗福才专门前往永福县学习罗汉果种植技术,带回来传授给长安村村民。罗福才希望通过“党员带路”助力产业升级,通过村企合作与农户形成稳定订单,吸纳务工,切实解决脱贫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致富。
同样在拱秀村大树厂屯,邻长叶国永带着在广东摸爬滚打数年积累的从商经验,回到大树屯发展工业,其开办起来的印刷厂年交易额仅次于桂林市区印刷企业。这些邻长的举动大大丰富了邻长的职责内涵,丰富了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为荔浦乡村振兴事业增添一份力量。
荔浦市“邻长制”的创新实践,架起了党委政府与村民互动沟通的“连心桥”,为百姓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更成为基层治理中的“减压阀”“融合剂”,将党建引领的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从而实现“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