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我市生鲜食用农产品市场禁用“生鲜灯”

关掉“美颜灯” 亮起“诚信牌”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06日    来源:桂林日报

  ◤秀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内检查换灯情况。
  ▼在白色灯光照射下,生鲜食材回归本色。
□本报记者张苑 文/摄
  经常逛菜市场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买鲜肉的时候看着肉质红润鲜嫩,拿回家却发现变得色泽暗淡。仔细观察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就出在肉摊上挂着的“生鲜灯”上。在紫红色灯光的照射下,肉质变得充满光泽,果蔬也变得水灵,真实品质如何难以直观判断,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正确判断,商家的诚信也大打折扣。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月起,“生鲜灯”被全面禁用。连日来,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宣传和督促下,桂林各大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陆续“关灯”。随着“生鲜灯”的关闭、拆除,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生鲜食品走出“滤镜”、回归“素颜”,引来市民消费者点赞,经营户也表示关掉“生鲜灯”能促进更公平的竞争。

  记者走访:我市大部分生鲜食材“素颜出镜”
  “生鲜灯”“关灯令”施行以来,记者陆续走访了市区多家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发现大部分生鲜摊位上的“生鲜灯”已经被替换成白色或黄色光源的节能灯,但少数摊位上还挂着紫红色光的“生鲜灯”。
  12月4日上午,记者在乐群市场看到,一家猪肉摊前,鲜肉在紫红色灯的照射下显得红润新鲜,而旁边摊位白色光源照射下的猪肉就显得有些暗淡。在记者询问下,挂紫红色灯的摊主表示,白灯已经装上去了,只是当天忘记开。他向记者坦言,换成白色节能灯后,他有些不习惯,也担心一些新顾客觉得肉色不够鲜亮。而另一家肉摊的老板则表示:“只要大家统一换就没问题,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毕竟新鲜不是靠照出来的!”
  记者又走访了西门市场、屏风市场,以及位于市区的多家生鲜超市,总体来看,没有发现大规模使用“生鲜灯”的情况,只有少数经营者仍然在使用。经营者的说法是,他们已经接到市场监管部门和市场管理方要求更换灯具的通知,但新购置的灯具还未到货,没来得及更换。
  “我特别不喜欢‘生鲜灯’,照得肉红得发紫,根本分不清是否新鲜!”在屏风市场,一位前来买菜的顾客这样对记者说。采访中,绝大部分顾客对禁止使用“生鲜灯”表示赞同。“(食品)该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监管行动:不合规的“生鲜灯”要求一律拆除
  记者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在新规实施前,市场监管人员已对全市农贸市场及生鲜超市的“生鲜灯”使用情况进行了排查,并联合市场管理方对经营者逐个进行宣传教育,耐心解释相关法规并要求他们在12月以前完成换灯工作。12月1日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开展检查,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生鲜肉菜及水果店等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还没有换灯的经营者及时进行督促和教育。
  12月5日上午,记者跟随秀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走进乐群市场,看到大部分生鲜摊位都装上了崭新的白色节能灯,仅有两三个摊位上还亮着“生鲜灯”,紫红色的灯光显得十分醒目。执法人员当即要求经营者拆除“生鲜灯”,并督促其尽快换上符合规定的照明灯。
  检查过程中,大部分经营者对换灯表示配合,但也有一些经营者就新换灯具的标准和要求提出疑问。对此,执法人员解释道,目前,我国对“生鲜灯”的色标特征、色温值、显色系数等要素并无明确标准,暂时以肉眼辨别为主,在监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来分析和判断。但可以明确的是,按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
  据了解,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对拒不改正的经营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确保生鲜产品“素颜出镜”。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违反“生鲜灯”相关条款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执法人员表示,由于新规刚刚实施,近段时间市场监管人员将通过发放提醒告知书、宣传手册等手段对商家进行宣传引导。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监督,帮助销售者及时整改,市民可拨打12345热线进行监督举报。

延伸探讨:期待亮出更多“诚信牌”
  为何要禁止“生鲜灯”?原因显而易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
  针对“生鲜灯”禁令,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商家利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从而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更多利润,对于诚信守法的经营者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通过“生鲜灯”禁令,迫使商家回归正常展示商品的路径,既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不合格食品“鱼目混珠”,也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采访中有经营者提出,在去除生鲜食材“美颜”效果后,普及食品选购知识很重要。比如,新鲜猪肉和牛肉本身是暗红色或紫色的,但接触空气后有可能会变色,颜色会暗淡一些。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代表变质或不新鲜。以往在“生鲜灯”下,这种变色被灯光掩盖了,换灯后,本色暴露出来,部分消费者如果不了解原因,可能误以为肉不新鲜。所以,消费者有必要接受这方面的宣传。
  而消费者则更期待诚信经营环境的提升。“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美颜灯’下的骗局。比如暖黄灯光下的烘焙糕点更让人有食欲,服装店里的镜子总能把人照得又瘦又美,美妆店的布置似乎更显人白净,等等。”市民马女士说。采访中,许多消费者表示,希望其他行业也能整治欺骗消费者的“视觉误导”行为,从而倒逼商家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