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探索“12345”工作模式服务企业发展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上接第一版)建好了工会大楼,设有健身房、图书室等各类文体设施,丰富了工人文化生活;规划开通园区公交专线,为工业园区的工人上班提供交通便利。
在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方面,平乐县开展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50余次,调解劳动纠纷25起,协调解决水电气供应5起,解决劳动维权等难题118件。
“三项服务”保障用工需求
5月10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系列活动——2023年平乐县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在平乐县城举行,18家企业在招聘会上提供各类就业岗位980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12人。
平乐县通过创新做好“妈妈式”服务,设立“县-乡-村”就业社保服务专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区域化负责,给企业与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做到政策入企,送岗上门,实现“妈妈式”零距离服务。
同时,平乐县通过开展“双平台”提升服务,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招聘视频、直播带岗、就业大篷车等线上、线下双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163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解决32家企业用工3701人。
平乐县还不断加强人才引进服务,出台《平乐县加强园区企业招工十条措施》,18家企业801名员工获得稳岗、交通等补贴共计68.25万元,与三江、阳朔、恭城签订县际劳务协作协议,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2场,“点对点”组织4批次521名求职人员到我县各企业应聘,签约成功32人。
“四大工程”壮大工人队伍
5月22日,桂林技师学院与长城电源技术(广西)有限公司“政校企”合作订单班举行开班仪式。这是2022年以来,平乐县为有效解决产业工人短缺、企业招工难问题,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企业与职业院校搭建的人才交流平台。
2022年以来,平乐县通过实施“四大工程”,着力壮大产业工人队伍。通过实施“政校企”合作工程,推动“政府送+院校培+企业用”的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目前该县与桂林理工大学签署了政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就业实习基地1个,组织企业参加校园招聘3场,解决企业用工55名,桂林技师学院与长城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合办订单班已入学47人;通过实施在岗员工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在岗员工1715人,其中补贴性培训342人;通过实施企业自主认定工程,目前该县已有广西立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格;通过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开展技能培训24期共培训105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8人。
“五大活动”提升工人素养
开展以赛促学、举办“双评选”活动、创建劳务品牌……平乐县通过开展“五大活动”提高农民工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平乐县围绕特色劳务品牌,开展以赛促学活动,成功举办平乐县首届乡村振兴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大赛,以此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
平乐县开展“双评选”活动,针对平乐石崖茶特色产业,完成桂林平乐阳发茶业有限公司“大师工作室”评选。针对员工开展企业优秀员工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员工40名;通过创建劳务品牌活动,打造平乐特色,完成“平乐十八酿师傅”劳务品牌的立项;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活动,举办“桂江月嫂”“昭州建工”等培训400余人。
平乐县开展“双带双促”活动,坚持党建与服务生产“双轮驱动”,在生产车间开展“五亮三岗双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氛围。据统计,一年多来,培养能工巧匠90多名,评选先进个人30余人,34名党员主动亮身份,40多人立足岗位创佳绩作表率。
“在工作上力求‘精准’,为企业提供更加‘贴心’、‘用心’的妈妈式服务,全力破解企业招工难,保障企业用工。”平乐县委书记周政英表示,平乐县将继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工业振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