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特别报道

03版:时事·体育

04版:悦读

返回 2025年07月06日

随着记忆的种子自然生长

——罗海散文集《安陲书,时间深处的微光》读后

桂林日报      2025年07月06日     
  □唐丽妮
  罗海创作《安陲书,时间深处的微光》(以下简称《安陲书》)之初,应该并没有下决心要写一部生态著作,而是随着记忆的种子被唤醒,然后才创作生长出自然之花。
  罗海在后记提到,因为偶在微信群看到《广西文学》韦露老师一句关于海菜花的话,立即写下了开篇之作《海菜花》。唤醒他沉睡的记忆的,是一句话,是一朵小小的海菜花。他以此进入了浩浩荡荡的叙述。九十九种风物、九十九种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构成了作者独特的地域记忆,那就是他记忆中的大苗山安陲的山野,以及那山野里的人们。
  全书九十九篇散文,近二十六万字,始终有一种恬淡美好流动在文字之上。这跟作者童年的独特体验相关,也跟那一方的风土人情相关。又因为那样的风土人情,必然会给他那样与众不同的体验。归根到底,还是安陲的山川河流、虫鸟蝉鱼、风雪雨露,以及那里朴实又彪悍的民风民俗影响了幼年的作者。而这所有的一切,又以他六岁前生活的上海市井作为参照物,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审美。
  罗海的《安陲书》是一种童年乡村书写,这注定跟他之前创作的城市书系列《上海生活》《工厂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以上海外公家这一个大家庭为缩影记录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上海市井生活的《上海生活》,还是以马鞍山硫酸厂为缩影记录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企改革之前的厂矿工人生活的《工厂生活》,都给人一种局限性,局限在一个家里、一个厂里,局限在城市楼群的钢筋水泥里。而到了安陲,一切变得天宽地宽。
  在《安陲书》中,大自然是那样的博大,土地是那样的丰厚,相比之下,人就很渺小了。安陲人自古便在大苗山的皱褶里生存,跟虎狼斗,跟蛇鼠斗,跟寒冷与闭塞斗。他们武勇善斗、心灵手巧,小伙伴张子雄小小年纪竟创新自制了一种新式打猎武器——短铳。那些令人心生畏惧的火药、铁砂,在安陲孩子们的手里,就如同城里孩子的橡皮泥那样柔软可捏。这应该是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结果。而所有的抗争,不过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中求得生存,但无论如何抗争,都斗不过大自然。比如,在特殊年代,人们砍杉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砍过去。后来怎么样?书中没有写。但假如毫无节制,必然会遭受水土流失、物种锐减、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恶化的报复。安陲人的抗争,与其说求生存,不如说是求平衡,把人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而不是主宰。
  在书中,我们感受到安陲人敬畏大自然,顺应大自然。比如冬天寒冷,而衣被单薄,安陲人便养成了大碗喝酒以御寒的习俗。再比如,对省柴灶的接纳和使用,书中写到安陲人原来没有灶,只有火塘,而那时已是20世纪70年代了,那样的省柴灶在安陲以外的大江南北,早已普及了吧?火塘架在堂屋,不仅日夜不熄,甚至年年不熄。这得多费柴啊?直到有一天两个外乡手艺人来到安陲,为他们垒起了省柴灶。省柴灶到了安陲,安陲人立即就接受了它,使用上了它。安陲人居于深山,柴火随手可拾,并不缺柴,但生存智慧使得安陲人懂得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书中大量篇幅写地理、风物、虫鸟、果蔬、天象,而人则在这些自然之物的缝隙中闪现。而这,恰恰是那个时代中国乡村的真实镜像,人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神。
  罗海是一个生活阅历极为丰富的非虚构作家,经历过好几种生活:上世纪60年代,幼年的他在上海外祖父家生活;70年代,上学了,回到大苗山安陲父母身边生活;80年代,去广州当兵,空军;90年代初,退役到安徽省马鞍山硫酸厂工作;在工厂两三年后,辞职下海经商,做起了个体户。这么多年,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罗海也有过大起大落,走上了一边经营一边创作、一边生活一边反思的文学道路。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是他创作的源泉,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
  罗海的母亲是从繁华的大上海来援建边疆广西的知识青年,但罗海并没有大写特写自己母亲的如何高尚伟大,反而给母亲的笔墨很少。虽是寥寥几笔,但母亲顺应时代,顺应环境的性格已是跃然纸上。在《上海来的医生》中,母亲自然而然在把从上海带来的漂亮裙子压箱底,欣然地在安陲的山中走家串户、访疾诊病,欣然地接受人们尊称的“雪医生”称谓。但她也有自己的坚守,那就是端庄的列宁装,她用自然舒适的方式给安陲人带来了“捂窟”,带来了“汤婆子”,带来城市里的文明。她还会欣然学习安陲人的生活方式,挑水、做饭、开荒种地。后来还学会了做酸鱼,甚至爱上了酸鱼。这种顺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和性格,是安陲人影响的还是母亲本就是这样的人?难以说清,或许都有。
  书中,小伙伴婉婷的母亲梁雪花,直呼其名“梁雪花”,而别的伙伴的父母亲的称呼,都会写××母亲(父亲)。可见这一家人跟安陲人梁雪花的关系太好了,好到连小孩都自然地直呼其名。可窥见罗海一家人从县城来到安陲生活,是融入式的生活,是被大苗山驯化过了的。
  阅读本书,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者、读者、书中的人和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恬淡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