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乡亲团”走出家乡创业
“90后”瓜农让枧塘香瓜香飘四方
桂林日报
2025年06月07日

▲蒋明杰(左三)和“乡亲团”的部分成员们,在瓜园前一起展示自己种出的高品质枧塘香瓜。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文/摄)为了助力家乡的优质土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全州县“90后”瓜农蒋明杰和合作伙伴带着老家的“乡亲团”走出家乡,到七星区朝阳乡种枧塘香瓜。随着香瓜的上市,这个“90后”瓜农带着“乡亲团”走出家乡创业的故事,也随着瓜香传向四方。
6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七星区朝阳乡西南村委南村腰鼓山附近。在这里的道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竹竿上攀爬着绿油油的香瓜藤蔓。大片的叶子下,挂着众多大小不一的香瓜,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浓郁的瓜香。
“你们看,这是我们种植的全州枧塘香瓜,很甜!”瓜园的管理者之一蒋明杰见记者,连忙热情地介绍起来。
枧塘香瓜是全州土特产之一,以其皮薄、肉脆、汁多甘甜、瓜香沁人心脾而闻名。1990年出生的蒋明杰,是全州县凤凰镇人。3年前,蒋明杰和朋友在全州本地开园种植枧塘香瓜,积累下不少种植经验。2024年下半年,蒋明杰和3个伙伴经过商议,决定到桂林市区周边物色合适的土地,规模化发展枧塘香瓜种植,以方便运输和销售。
2024年12月,蒋明杰和3个伙伴在七星区朝阳乡西南村委南村,看中了一片50多亩的连片土地。在与西南村委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后,蒋明杰和伙伴先后投资100万元左右,在土地上搭建了10个大棚,同时开辟了露天种植区,分两批次播下了瓜种。
“枧塘香瓜的生长要求雨水充足、日照充足,换了地方能种好吗?”“本地瓜就得本地种,去外地种的还能有本地味?”面对不少亲友的质疑,蒋明杰却胸有成竹。他说,凭借他多年种植经验,只要管护技术到位,他相信一定能种好家乡的瓜。蒋明杰的敢想敢干也得到了一部分乡亲的支持。于是,蒋明杰召集起了全州老家的12名乡亲来到了七星区,一起吃住在瓜地,共同管护。
数月辛勤付出,在今年5月换来收获。“5月10日那天,我们开园卖瓜,采摘后直接分拣、打包,运到附近的果蔬批发市场销售。”蒋明杰开心地告诉记者,因为瓜园产出的香瓜品相好、品质高,受到不少批发商的青睐。个头圆润、每个重量在150克—250克的上等瓜,批发价稳定在5—8元/斤,零售价最高达14元/斤。蒋明杰说,目前瓜园每日的采摘量稳定在2000斤左右,到6月后迎来采摘高峰,整个采摘期将持续到10月左右。
“小蒋他们把瓜地当成了自己的家,用心得很!”正在瓜地里忙着摘瓜的蒋清秀大姐,是蒋明杰从全州邀请来的“乡亲团”成员之一。蒋清秀说,4个小伙子创业都非常努力,种出的香瓜跟全州本地的枧塘香瓜“一个味”。此外,因管理到位,瓜园的香瓜亩产量也很可观。
“这些年轻人很不错。”谈起蒋明杰及合作伙伴这4个人,西南村委委员王一高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从流转土地到开园种瓜,再到全程管护,他见证了4个年轻人创业的干劲和冲劲。为了鼓励和支持他们,西南村委为他们拓宽了部分连通外界与瓜园的道路,还在灌溉、运输等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支持。“他们来我们村创业,既能让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还为不少乡亲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我们也感谢他们。”王一高说。
采访结束前,蒋明杰带着“乡亲团”的部分成员,一起站在绿油油的瓜地前,展示着香甜的香瓜,笑容灿烂。蒋明杰说,他和小伙伴还有“乡亲团”的成员们将继续努力,把枧塘香瓜“种得更好,卖得更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