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陷破产风波的景区凭啥能“起死回生”?
桂林日报
2025年06月05日
□刘纯银
“景区物价会直接影响游玩体验,龙潭大峡谷内外同价,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用心和诚意。”5月28日,湖北武汉的李宁带着全家在河南洛阳旅游,这里1元的冰棍、2元的矿泉水、2.5元的黄瓜等平价商品,让他对龙潭大峡谷景区赞不绝口。(6月3日 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据报道,今年5月起,曾因运营公司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的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平价商品走红网络。“五一”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3万人次,创历史峰值。此后,景区每天仍有四五千人的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尤其在如今动辄“身价翻倍”的景区,还有1元的冰棍、2元的矿泉水、2.5元的黄瓜等平价商品,不仅让游客们乐了,网上议论也炸了锅,以致“景区夏天解暑自由”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这热闹背后,藏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2017年,龙潭大峡谷因运营公司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那时全年旅游收入不足2000万元,前途一片黯淡。谁曾想,几年后竟上演了一出“起死回生”的大戏?2024年景区旅游总收入预计将达到9774.55万元,几乎是破产前的5倍。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凭啥?答案就藏在“平价”和“真诚”四个字里,并且是长达八年的坚守。
平价不是噱头:景区有专人巡查物价,严格管控,绝不允许高价宰客。更为实在的是,他们还建立了“民生商品价格听证会”,邀请游客代表一起商量定价。于是,那1元的冰棍、2元的矿泉水、2块5的黄瓜,价格八年纹丝不动。餐饮住宿也比同类景区便宜约30%,坚持与山下乡镇物价看齐。
真诚赢得信任:“这次走红,不是靠营销,也不是卷价格,就是真诚服务。”景区负责人李建仓一语道破。这份真诚,恰恰击中了当下旅游的痛点——游客苦“景区必贵”久矣!一瓶水翻几倍卖,一碗面贵得离谱,“二次消费”在一些地方成了变相掠夺。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害人终害己。据媒体统计,近五年已有多家4A级或5A级旅游景区黯然破产。
龙潭大峡谷的逆袭,恰恰给困境中的景区开出了三剂“药方”:放下“特权”架子,把游客真当“客人”看,因为他们是需要用心维护的“财源”,口碑就是生命线。建立透明定价机制:通过价格听证会、成本公示,用制度保障物价稳定,而不是运动式检查。转变赚钱思路:从依赖商品“狠宰一刀”的暴利模式,转向靠提升服务与体验吸引人、留住人。薄利也能靠规模和多销带动整体收入增长。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孤例:洛阳老君山8年国庆“1元午餐”暖人心,泰山景区公开矿泉水成本获理解,南宁青秀山推行“内外同价”纠偏……这些都印证了专家所言:当旅游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唯有真正尊重游客体验,才能赢得市场。“二次消费”本是双赢点,别让它变成信任的断裂带。
一根1元的冰棍,救活了一个曾深陷破产泥潭的5A景区。这看似“奇迹”,实则是回归服务本质的必然回报。它响亮地提醒所有景区:在过度商业化的浪潮中,真诚与平价恰恰成了最稀缺也最珍贵的“旅游资源”。谁能先放下逐利冲动,实实在在地对游客好一点,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逆风翻盘的主角。毕竟,旅游本该是开心事,别让高价寒了人心,也别让短视断了自己的生路。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