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漓泉: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迈进
桂林日报
2025年02月17日

燕京漓泉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
开栏语:企业是桂林经济的主体,是桂林创新驱动的领跑者,是桂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有力推动了桂林经济发展。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角,是创造就业和财富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征程中,市场机制激励了桂林企业家精神,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持续改革创新,激励更多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投身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火热实践,前段时间,自治区工信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对一批广西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进行了通报表彰。其中,我市共有6家企业和7名企业家上榜。
2025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动员部署会指出: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开年即开干、实干建新功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发展,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
即日起,本报推出“优秀桂企中的桂林亮色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部分广西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坚定信心、顺势而为,扎根桂林发展壮大,推动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本报记者徐莹波 文/摄
在桂林,谈及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几乎无人不知,许多“老桂林”喜欢亲昵地称它为“啤酒厂”。该公司生产的各品种漓泉啤酒,更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宴席和宵夜,如果不点上几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多年来,燕京漓泉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生态”啤酒品牌,用高质量产品开拓市场,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桂酒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近期,该公司还被自治区工信厅、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表彰为广西优秀企业。
连续23年位居桂林工业企业纳税第一
2月14日,记者来到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生产基地,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阳台、天台上种满了各类植物,处处显得生机勃勃,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工厂跃然眼前;酒香飘散在空气中,让人为之心醉。
“燕京漓泉公司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崛起成为全国优秀啤酒企业的历程,与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桂林持续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公司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燕京漓泉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何忠顺说。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轻工业,原轻工业部实施“72家房客计划”,其中一个项目是计划在桂林建设产能为5万吨的啤酒厂。由于一些原因,该项投资一分为二,即产能各为3万吨的桂林啤酒厂(燕京漓泉公司前身)和南宁万力啤酒厂。从此拉开两家企业持续多年的商战序幕。
桂林啤酒厂于1987年11月正式投产。第一批漓泉啤酒进入市场后,尽管有很多人称赞产品口感好,但由于品牌初创,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1988年只卖了5000吨,1989年卖了8000吨,两年亏损8000万元。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亚组委在桂林设了招商办事处,但招商困难。知悉这一情况后,为提升产品知名度,桂林啤酒厂向招商办赞助了5万元;随后,亚组委许可该厂使用亚运会标识。
借助亚运会东风,桂林啤酒厂开展了模特巡游和啤酒有奖促销活动,漓泉品牌效应大幅提升。1990年上半年,漓泉啤酒销量仅为2000吨;此次宣传启动后,当年下半年销量达1万吨。漓泉啤酒在桂林市场站稳脚跟,亏损降为2000万元。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大地掀起又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春风拂过桂林,我市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加快推动改革步伐。(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