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立新规保护漓江洲岛滩涂
呵护桂林山水 拥抱“诗与远方”
桂林日报
2025年02月11日

每年秋冬季,乌桕滩上的乌桕树叶由绿转黄,再由黄转红,宛若一幅诗意盎然的水墨画。记者唐艳兰 摄
□人民日报记者 庞革平 桂林日报记者 唐健扬
漓江流域,桂林山水的灵魂,拥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多处自然保护地。作为这片自然宝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漓江流域内的洲岛、滩涂是鸟类和鱼儿的宝贵栖息地,也是漓江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壮族自治区时,明确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历史使命,叮嘱当地“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书记、市长李楚表示,近年来,桂林市坚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漓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桂林山水,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让桂林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
为了更好地守护桂林山水,桂林市把“两个保护”(漓江保护与桂林山水保护)列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1月1日,《桂林市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生效,为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法治保障,也为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碧水安澜换新景
在桂林市区漓江流域伏波山还珠洞以北河段,有一座江心洲,名叫伏龙洲。岛上蝉鸣鸟叫,碧波荡漾,绿意盎然。初到此地的游客不会想到,这里曾经餐馆遍布、杂乱无章,环境问题一度给这里的青山绿水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为了呵护好漓江的美丽山水,桂林市坚持实施最严格的执法管控措施,组织岛民搬迁、拆除餐馆、取缔沿江养殖,同时投入资金,护山、护林、截污引水,建设生态公园、沿江步道等景观提升工程。
年逾古稀的黄岗是最早搬离伏龙洲的岛民之一,如今一家六口住进了城里的商品房。尽管如此,他仍时常回到伏龙洲附近看一看。望着昔日居所已成为生态公园,绿树葱茏,白鹭翩跹,黄岗心中满是感慨:“只有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冬日暖阳,行走在灵川大兴线的沿江步道,漓江水面波光粼粼,堤岸青峰林立,翠竹婆娑,一栋栋桂北特色民居掩映其间。
“我们按照材料自然、工艺自然、景观自然的修复原则,通过宾格石笼网等设施,让滩涂能够有效抵抗水流侵蚀,同时保持土壤与水体的自然交换,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所秦素媛说,得益于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大圩镇引进多个漓江保护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态景观修复的原真性。
“洲岛、滩涂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应当得到严格保护,这是此部法规的核心条款。”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志诚表示,根据《规定》,洲岛、滩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应当及时修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应当以自然修复为主,目前城市段洲岛生态搬迁及生态修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保护有了“铁规矩”
保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是桂林市象山区引进的重点企业,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象山区最终决定企业只能在桂林建设纺纱、制衣等零排放的生产线。(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