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时事

03版:时事·体育

04版:悦读

返回 2025年01月11日

诗花飘香出柴门

——雷熹平诗集《青黄恋》赏析

桂林日报      2025年01月11日     
  □安迪
  欣读中国著名诗人、漓江诗派“三合体”诗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雷熹平先生新近出版的诗集《青黄恋》(一套三卷,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品),全集无不彰显“三合体”诗的主要特点“景、情、理”,真正做到了无景不成诗、无情不成诗、无理不成诗。《青黄恋》取材极其广泛,生活中的点滴都是诗。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诗篇是厚接地气的!我把这种来源于平凡生活的诗品佳作叫“柴门小院”诗,然而其诗歌的分量,绝非因小而轻!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诗歌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当然取材于生活。难能可贵的是雷熹平的诗(以下称雷诗)不是简单的铺陈生活,而是撷取生活的浪花,给人以美景的享受、情感的共鸣、哲理的启迪。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反常的艺术可能是人民所不能理解的,但是好的艺术永远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雷诗很好地诠释了这句名言。他的诗男女老少皆宜,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长句冗篇,没有旁征博引的空洞说教,有的只是接地气的现实生活。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艺术的痕迹,那是生活的馈赠,也是心灵的触摸。
  《山水钓》:
  你看啦,
  风过池面起微笑,
  日照群峰倒影好。
  有人说,
  最是鱼儿上钓了,
  心花怒放满塘摇。
  而我要,
  不钓鱼儿钓风光,
  钩住秀色不起钓。
  ——(《青黄恋》雷熹平1982年—2004年卷)
  自古以来,钓鱼,顾名思义,当然钓的是鱼。那么这首诗钓的是什么呢?“风过池面起微笑,日照群峰倒影好。”显然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迷恋于人与自然极致和谐之中,沉浸在天上合一的哲思愉悦之中。钓住了水中妙不可言的内涵极其丰富的倒影,这才是作者不起钓的真正原因。这种诗来源于生活的“柴门小院”,给人一种清新的灵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玩味。
  《榕湖初冬》:
  千波水碧千树绿,几株叶黄几株红。
  葱郁还需丹艳衬,丹艳出于葱郁中。
  ——(《青黄恋》雷熹平2004年—2007年卷)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桂林是一座气候宜居的城市,秋冬季节来得很晚,秋冬交接期绵长,所以晚秋初冬银杏叶黄、枫叶泛红的时候,却仍有诸多树木郁郁葱葱。
  诗人表面上是写不可分割的桂林季节,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写生活中的哲理。秋与春、冬与夏是对立的统一。晚秋仍有春的水碧树绿,初冬仍有夏的葱郁丹艳。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地蕴藏着葱郁与丹艳的辩证关系——葱郁产生出了丹艳,丹艳又衬托了葱郁。没有春天就没有秋天,没有夏天就没有冬天;没有葱郁就没有丹艳的烂漫,没有丹艳就没有葱郁的绚丽。这首诗以景抒情寓理: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成功和失败、快乐和忧伤、幸福和痛苦,相反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面对生活,成功时不要自傲、快乐时不要忘形、幸福时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还要学会欣赏别人,陪衬别人,助力别人,相互成就。
  《我爱月亮》:
  我爱月亮
  按时接力太阳
  颠覆黑暗
  尽情洒下光芒
  我爱月亮
  从不虚伪隐藏
  阴晴圆缺
  哪有刻意包装
  我爱月亮
  纯洁坦荡安详
  大爱天地
  东西南北分享
  我爱月亮
  不负人间厚望
  最圆中秋
  美满你我心上
  我爱月亮
  抚摩我的脸庞
  不论年龄
  就像母亲那样
  ——(《青黄恋》雷熹平2007年—2017年卷)
  月亮这个意象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意象,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作不计其数,但唯有雷熹平的这首《我爱月亮》,把月亮比喻母亲母爱。这是一种意象的突破、思维的突破,更是一种情感的突破,没有对母亲的深情是写不出《我爱月亮的》的。
  全诗共5个小节,第一节表面上是写月亮的光,实际上是写母亲的温暖,无处不在;第二节是写母亲的性格从不“虚伪隐藏”;第三节是写母亲的大爱无疆;第四节是写母亲的无私;第五节是写母亲的温柔善良。
  雷诗虽有大主题、大宏论、大时代的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在平凡的生活中织景、融情、入理,最后形成了繁若星辰的“柴门小院”诗场景。
  中国当代著名评论家杨匡汉先生在《文艺报》撰书,把雷诗概括成四个字:有“骨”、有“肉”、有“血”、有“脉”。这是因为雷诗源于生活、厚接地气、深受广大平民百姓所喜爱。
  以上我仅仅是在《青黄恋》三卷中,从景、理、情的角度,撷取了三朵小小的浪花,在灿若繁星的雷诗十九部作品(包含一部诗论)中,犹如沧海一粟,更大的“雷诗海”留给读者们去冲浪。
  纵观雷诗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山水孕育了雷诗;雷诗又为桂林山水增添了光彩,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游览胜景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