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专题

03版:时事

04版:悦读

返回 2024年12月29日

这一年的写作小结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29日     
  □龙建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底,各行各业流行各种总结,梳理一年的得失,展望来年的期许。有很多作家年底也搞总结,上了多少期刊,上了多少报纸,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再者细分纯文学期刊、几大名刊,种种。据说,比较火的文学爱好微信群事先申明“排名不分先后”,但明眼人一瞅就能看出实质上按数量多少排的顺序。
  今年,我也想凑个热闹,把自己一年知道的见稿数量拿出来到朋友圈“晒一晒”,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我是一名小作者,像是一个从大山沟里走出来看世界的人,远近高低全然不顾,因为眼前全部是外面的风景,到过的每一处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
  看了别人的统计和总结之后,我真切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看多了几个作家的总结以后,自卑之感也油然而生。好在,脸皮厚七分,安慰自己“小学生何必跟大学生比”,顿时就轻松自在了许多。大学生那么多,人人都一个心愿争上清华和北大,在现在、在将来,都不太现实。“曲线救国”的办法倒是有一个,先想办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普通学校大学生,把“清北”当成考研考博奋斗目标,这种结果完全有可能。报纸杂志一样,我们作者也一样。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重人生境界,不经历一番大彻大悟的修炼,肯定不会参透其中的道理。
  写作伊始,追求写成一篇算一篇,追求丑媳妇能被人家相中,追求朋友圈点赞一大片,转发分享一大片。慢慢上道之后,开始追求写什么,写什么让人耳目一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在写稿、改稿、投稿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读书写作、输入输出、多产高产的种种乐趣,也因而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一份情怀,不再在乎马上发表,不会在意有无稿酬。坚持写作的这五年来,我从有点功利唯发而写,到纯粹唯心不易而写,也领悟到:自律就是一种狠劲,没有为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你喜欢就去做,做,就争取做到极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比较,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看到别人的好文章,要么大雅之堂,要么佳作频发,于是细致研读,找寻自己的差距,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写多耕,深浅尝试,蹒跚悟道,这也不失为一种自我鞭策之法。看多了好文章,自然又少不了比较,自叹不如的同时,就会开始怀疑写作的思路对不对,这样下去会不会写进死胡同?信心一旦生疑,写作的韧劲也就松懈下来,若是长此以往,也就流入完成任务,草草了事。
  我的经验是:“不求好句,只求好意。”这句话欧阳修老师一千年前就已经说过。我以为,写不出千年名句,求不来一语惊人,写出好的意境还是相对容易。一篇文字,读来有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哪一种感觉都称得上是篇好文。在我看来,写作亦是写故事,亦如讲故事,能把话说清楚、理讲通透,看你文字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一刊一文一风格,见人见事见万物。写文章、把玩文字的人多如牛毛,不要轻易把自己作者的身份混淆成为别人口中赞誉的“大作家”,那样很容易飘飘然。有的作者,一辈子就写出一部后来被世人景仰的作品,有的人其作品数量几千上万,最终,大家都将在岁月长河里成为沧海一粟。
  我不敢总结所谓写作经验,更不敢总结文字,能够总结的,只有自己内心的欢喜。亲近文字,慢养文字,敬畏文字,这应该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