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识破“反间计” 军民团结一家亲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08日
(上接第一版)朱德总司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特别发布了严令:“连日桂敌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军团驻地,纵火焚烧民房,企图疲劳及嫁祸于我军,破坏红军在群众中的信仰。各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于到达宿营地后,及离开宿营地以前,严密巡查,并规定各连值班。一遇火警,凡我红色军人,务必设法扑灭,及救济被难群众。纵火奸细,一经捕获,应即经群众公审后枪决。”
一天深夜,龙坪侗寨的一间木楼突然起火,火势凶猛。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指挥红军战士灭火,并要求一定要尽全力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红军和群众的奋力扑救,杨氏鼓楼和鼓楼东南面的大片木楼被抢救了下来,但仍有二百多座民房化为灰烬,侗寨的群众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当晚,红军保卫人员抓获了两名纵火人员。第二天,红军在寨子的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纵火特务。经审讯,原来是国民党桂军派遣特务和花钱雇人到红军宿营的村寨纵火烧房烧粮,并散布“红军放火”的谣言,以嫁祸于红军。群众得知真相后,对敌特激愤无比,向红军表示感谢。红军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受灾群众发放光洋(旧日所用的银元)给予救济。
红军所做的一切感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大家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真正保护人民利益的军队。于是,他们纷纷帮助红军,当向导、做挑夫,使敌人挑拨红军和少数民族群众关系的阴谋破产。后来,当地群众将红军抢救下来的杨氏鼓楼改名为“红军楼”,把审判国民党纵火特务的祠堂称为“审敌堂”。
九十年时光荏苒,承载着沉甸甸历史的“红军楼”和“审敌堂”被当地群众精心呵护,完好地保存下来,并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在红军长征经过龙胜的6个乡镇90多公里行程中,没有与各族群众发生冲突。各族群众由开始的恨红军、怕红军、打红军,转变成了爱红军、护红军、帮红军。红军播撒下的民族团结种子,深植于桂北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了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交融、不分彼此。”李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