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时事

03版:时事·体育

04版:悦读

返回 2024年12月08日

红军识破“反间计” 军民团结一家亲

桂林日报      2024年12月08日     

  ▲至今保存完好的审敌堂,是少数民族群众与红军共同对抗敌人、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见证。(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张苑 通讯员史秋莹
  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是一个被岁月雕琢的古老村落。因为90年前红军的到来,在这个古朴的村子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这里有远近闻名的红军楼、审敌堂,每一处红色遗迹的背后,都藏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李平深有感触地说。今年10月17、18日,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组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宣传推介活动专程走进龙胜,去探寻那里的红色印记、红色故事。
  “龙坪村的红军楼是少数民族同胞感念红军恩情的载体,而审敌堂则是少数民族群众与红军共同对抗敌人、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见证。”李平说,“在龙胜寻访时,当我们踏入红军楼和审敌堂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些斑驳的字迹、陈旧的木头,都在低语,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说起红军楼、审敌堂名字的由来,村民们如数家珍。这缘于1934年12月发生在龙坪侗寨的一场大火。通过现场探访、收集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并查阅相关史实资料,李平向记者还原了当年在龙坪侗寨红军识破“纵火反间计”的精彩故事——1934年12月初,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凭借湘江天险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沿着湘桂边境山区西进,于12月4日开始翻越老山界,向龙胜进军。在湘江战役酣战之际,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把民族工作列为红军整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胜是苗族、瑶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也是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实践地。那时,少数民族同胞长期受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的压迫,对汉人心存疑惧,甚至仇视。桂系军阀利用当地群众的这种心理,派遣特务,并雇用当地地痞流氓,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乘隙纵火,烧毁民房与粮食,然后嫁祸于红军。同时,还四处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强盗,杀人放火,从而挑拨、离间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