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好朋友”
——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巴西各界强烈共鸣
桂林日报
2024年11月14日
□新华社记者赵焱 孙浩 乔继红
“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以文化为桥梁,我们非常希望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负责人、巴西山河文化促进中心主任马西娅·梅尔希奥说。
“很惊喜得到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和鼓励。我想把中文学得更好,更深入了解中国。”巴西圣保罗大学学生赖莎·安若斯说。
从长期推动巴中交流合作的地方官员、友好团体,到与中国语言文化结缘的高校师生,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近日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们对习近平主席复信中的殷切寄语产生强烈共鸣。巴西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再次到访开启两国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
“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中国友好协会是致信习近平主席的机构之一。协会会长恩里克·达诺布雷加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前夕复信,让我们深感荣幸。这是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凸显巴中友谊的重要性,也为两国人民描绘了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美好未来。”
一个月前,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对国际友人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表示高度赞赏。达诺布雷加是现场亲历者,对这个“非凡时刻”记忆犹新。他说,从集体会见到复信,凸显了“习近平主席对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
达诺布雷加认为,今年适逢巴中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西将推动两国继续谋发展、求合作,打造双边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巴中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更有益于构建“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金色未来”。
致信习近平主席的另一家机构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今年参加了巴中建交50周年的多个庆祝活动。乐团负责人梅尔希奥告诉记者:“巴中之间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一个生动例证,显示两国正通过携手合作推动友好关系迈向新未来。”
这个乐团成员主要是来自里约热内卢贫困社区的年轻人,乐团发展得到了在巴西的中国企业支持,今年还获评里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中方支持,我们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为很多年轻人带来希望。”梅尔希奥说。
“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圣保罗大学学子在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讲述了亲眼见证中国发展并记录和传播中国故事的特别经历。
今年7月,2024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年创作者制作了近百部纪录片并精选出6部参加展映,其中就有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尼希拍摄制作的《春不迟,重逢自有时》。
尼希2016年曾赴中国新疆拍摄短片,记录锡伯族8岁女孩牡丹的故事。今年6月,他重返新疆,与已经16岁的牡丹重聚,记录下牡丹的成长、家庭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展现巴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和文化连接。尼希说,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中国的认知。
近年来,圣保罗大学20多名学生先后参加“看中国”项目,像尼希一样感知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生活、结交中国朋友。
“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寄语。(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