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专版

06版:时事

07版:桂林故事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9月18日

探访民国时期全州最后一任县长的家

桂林日报      2024年09月18日     

  图①:旧居天井仰视图。

  图②:旧居二楼视角。

  图③:旧居俯瞰图。
□本报记者苏展 通讯员邓琳 文/摄
  此前“老房子”中,我们聊过一期民国桂林市第一任市长陈恩元的故事,以及他位于全州的故居。陈恩元在1940年就任市长,在此之前他曾在自己的家乡全州任县长。乱世之下的全州可谓龙潭虎穴,不仅盗匪猖狂,各派豪强势力分据,农民起义亦是年年不断,没有一点手腕的人治理不了这一方水土。
  1944年,日军入侵全州,全州再陷混乱局面,时任县长自认无力控局,直接请辞,急需一位新县长火线上任。已是“新桂系”元老级人物的陈恩元十分了解全州,当下便亲自推荐了一位同样来自全州的小老弟临危受命。此人叫蒋文度,如今他位于全州的旧居也留存下来,就位于全州县石塘镇寿福村委太白地村。

  桂北古村里一座不一般的老房子
  太白地是全州县石塘镇寿福村委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全州县城西南方向,距全州县政府驻地25公里左右。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具有桂北特色的传统民居,在这些建筑中,有一座风格略显不同的老房子,不仅具有桂北古民居的特点,同时也有现代元素,这就是蒋文度的旧居。
  太白地这个地方整个村就是一个大家族。史料记载,太白地蒋家是明洪武年间自江西蒋姓南迁支脉。这里祖上传下规矩,同村叔伯兄弟都按出生的先后顺序起名字。
  1908年,陈恩元和李宗仁刚刚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成为同学,此时在全州太白地一座普通民居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出生时排行第40位,按照蒋家规矩,村里的同辈人就叫他为“四十弟”,此人便是蒋文度。
  那个年代的蒋家算不上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蒋文度也只有一个哥哥,所以他们自小经常受外面人欺负。而谁也不会想到多年后,从这座房子里走出来的这个孩子会成为“新桂系”的骨干,更成为后来民国时期全州“一把手”。
  因为人丁不算兴旺,蒋家各房人均分得的家产就比较多。蒋文度出生时家里不缺吃不缺穿,这样的家庭一般是不会让孩子去当兵的,有条件都是让其走读书这条路。
  1925年,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这一年,蒋文度从全州县县立初级中等学堂考进桂林中学。他从此离开全州旧居,到桂林城求学。三年后,他又从桂林中学考上了桂林政法学校。

  成为“新桂系”骨干
  1931年,蒋文度即将从政法学校毕业。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怒潮涌动。广西在南宁复办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为之后战争做准备,白崇禧兼该校校长。蒋文度与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对日寇的侵华行为愤恨不已,于是他弃笔从戎,报考了位于南宁的这所军校,成为一名陆军士官生。
  当时的广西属于半独立状态,不仅要和日寇斗,同时还要和蒋介石斗。蒋文度在军校就读期间,校内高层又秘密组织了一个“革命青年读书会”,这个读书会就是把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人筛选出来发展成为“会员”,另外栽培,并承诺“会员”的未来和前途,“会员”必须忠于广西,忠于“新桂系”的领导,且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暴露身份。这个组织实际上是当时“新桂系”培养的情报组织,也是“李白”针对蒋介石,以及加强内部掌控而特设的一个特务机构。蒋文度因为各方面素质优异,被挑选进入该组织。蒋文度从此成了这个组织的一员,此后多年,他都在“蒋桂战争”负责特务工作。
  直到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蒋介石与“新桂系”暂时“和解”。桂系第四集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蒋文度多年来因特务工作所组织起来别动队也被陈元恩召回,改编为第五路军总部独立营。
  过去蒋文度都在“黑暗中”搞特务工作,这下重获“光明”正式成为一名要上战场的战士。在抗日战场中,他表现出优异的组织能力,一路被破格提拔。1940年,因战时形势需要,广西从军中抽调了一部分军事骨干到地方补充行政力量。这一年,桂林撤县改市,陈恩元成为首位市长。而蒋文度则被抽调到雒容县任县长,开启从政之路。

  每次回家,都是“救火”
  1944年,桂林保卫战前夕,日军入侵全州,此时的全州再陷混乱局面,时任县长自认无力控局,直接请辞,急需一位新县长火线上任。“新桂系”元老级人物的陈恩元十分了解全州,当下便亲自推荐了同样来自全州的小老弟蒋文度临危受命。
  蒋文度自考上桂林中学离开全州老家之后,常年在外从事军政活动,回故居的次数屈指可数。没想到再回家乡之时,便是这般紧急危难之际。
  全州沦陷期间,蒋文度积极整编全县境内各方武装力量,使他们团结一致,有组织地进行抗日斗争。相关史料记载,至1945年8月17日,蒋文度率全县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作战20余次,歼敌217人,缴获各类枪支93支、战马10匹。
  日寇被驱逐出境后,战后的全州县得以重建家园。蒋文度的旧居也进行了重建,也就是如今保留下来的这栋建筑。重建的房子总面积约300平方米,整个房屋为长方体二层阁楼式独立建筑,俯视成“回”字形,融合了桂北古民居与现代建筑元素。
  建筑的墙体结构严实,四周高墙围护,犹如碉堡一般。高墙庭院的设计,一方面是可使房屋冬暖夏凉,另一方面在乱世之中也更具安全性。
  门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花精力设计的构件之一。讲究人家的门头不仅设计精美,同时上面的题字更代表着主人家的治家信念及处世之道。在蒋文度旧居,我们如今仍然可以看见四条大门门楣上分别书写了“安居”“乐业”“延年”“益寿”的字迹。
  进入建筑内,中间为天井,天井的地面用青石条砌成,两侧有排水口,下雨时,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有聚水聚财、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四周为厢房,屋的两侧为对开门,右边一厢房为楼梯间,二楼四周的围栅、悬柱一字排成葫芦柱,形成垂花形。
  可是如此漂亮的房子建成后,蒋文度并没有在此享受片刻安逸。1945年11月,他又被调到灌阳县任县长;1947年,又去了兴安县当县长,可谓是“兴全灌”走了一圈。
  1949年春,国民党节节败退,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桂北人民翻身队”改称“桂北人民解放总队”。6月开始,我军在发起总攻前,对桂北境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攻势。此时的蒋文度还在兴安县任县长,7月份,被加委为全州县县长,至此,他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家乡。有意思的是,他每次回到全州老家,都是全州失控之时,上级总是这个时候派他来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毕竟他最熟悉全州。可是这次与上一次抗日已然不同,面对正义之师的解放军,他早已无心恋战。
  几个月中,通过多条关系线以及多次书信来往,蒋文度与中共取得了联系,并通过一些实际行动表达投诚的意思。
  《全州民国人物》一书记载,1949年11月17日,桂北游击队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全县时,蒋文度审时度势,毅然接受中共桂林地委书记萧一舟、专员梁仰云及桂北人民解放总队副政委阳雄飞3人签名的敦促其投诚信后,立即于11月27率领县政府文武职官士兵300余人,携长短枪600余支、轻机枪37挺、重机枪9挺、迫击炮一门,子弹数万发,在县城西6公里处的河口里村(今属全州镇大新村委),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成立的全县人民政府投诚。这一举动使全县在解放初期减少了匪乱,百姓得以早日重获安宁。蒋文度也是全广西第一个向人民政府投诚起义的县长。
  蒋文度的军政生涯无疑是充满争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每次回家都在“救火”,抗日也好,投诚也罢,他的每次选择对于全州百姓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蒋文度投诚后得到了中共的优待,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桂林专署参加土改工作。1957年任桂林专署林业科第一副科长。1962年下半年退职在桂林闲居。1964年12月病故。蒋文度的全州旧居后为村委办公所用,如今由于年久失修,暂处于闲置状态,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