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资源绽放新时代光芒
桂林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11日
□本报记者张婷婷
通讯员史秋莹 李平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当年,军委纵队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翻越老山界时,当地群众认为是“天降奇兵”。近日,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夏之旅”活动沿着红军足迹翻越老山界走进资源县中峰镇龙溪村,当地一直流传村民粟传谅救助红军伤病员朱镇中的故事,让研学团成员感受到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湘江战役常常被人们称为“血战湘江”,那是因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红军将士血战湘江之际,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要求“在一切的工作中,必须不疲倦的”做好民族工作。红军一面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面通过刷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宗旨和民族政策,切实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各族群众舍生忘死为红军带路、架桥,救护伤病员、收留失散红军,成为帮助红军胜利突破湘江的坚强后盾。
桂林充分挖掘红军长征过桂林留下的厚重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思想、社会基础。
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保护规划》获国家层面正式批复,资源、龙胜两县的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重点项目。我市积极保护修缮资源中革军委驻地旧址,龙胜红军楼、审敌堂等长征文物,建设龙胜平等镇“红军楼中鱼水情”、江底乡“瑶民感念红军”等红军长征主题体验区和现场教学点,配套讲解员团队和教学方案,开发电子课程和虚拟课堂,策划情景体验等特色文化活动。
立足桂林城市发展定位,以革命文物保护开发、文艺作品创作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出、文创艺术品研发制作为抓手,强化红色资源与旅游融合。依托红军长征过资源、龙胜沿线的红色文化、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探索实践“红色教育+乡村休闲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新模式,打造一批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品牌。让人们在领略当地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同时,还能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艰苦生活,通过“会说话”的红色遗址遗存、纪念设施等,触摸历史、展望未来,将红色精神植入心灵深处。
结合苗瑶侗壮等民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将民族文化和红色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科技手段,创作《铁血湘江》《红细伢》《征服老山界》等“湘江战役”主题红色文学文艺类作品48部(首)。通过加强对革命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等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宣传,对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广泛开展宣教活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认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长征精神扎根广大群众心中的永久课堂。
如今,90年过去,那些湘江战役红色遗迹不仅被保留了下来,红军播撒下的民族团结种子,深植于桂北大地,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了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交融、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