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聚焦巴黎奥运会

04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08月04日

关于腺病毒肺炎的知识

□唐慧青(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04日     
  近年来,“腺病毒”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腺病毒肺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大家高度关注。本文从人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于大家对腺病毒肺炎有进一步的认识及防范意识。
  一、什么是人腺病毒?
  人腺病毒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首次被发现。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人腺病毒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人腺病毒在一些物体(如水槽和毛巾)的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且其对酒精、乙醚等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人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
  二、人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
  传染源: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
  (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冬春季多发。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更易发生重症腺病毒肺炎。
  三、什么是人腺病毒肺炎?
  人腺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由人腺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腺病毒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1)腺病毒肺炎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11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部分患儿有腹泻、呕吐,甚至出现严重腹胀。少数患儿有结膜充血、扁桃体有分泌物等。
  (2)重症患儿高热可持续2—4周,以稽留热多见,也有不规则热型,一些患儿最高体温超过40℃。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或发灰,精神萎靡或者烦躁,容易激惹,甚至抽搐。呼吸增快或困难,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可有心音低钝,肝脏肿大,意识障碍和肌张力增高等。
  (3)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或皮下积气、胃肠功能障碍、中毒性脑病或脑炎、脓毒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等并发症。
  五、腺病毒肺炎的治疗及护理要点
  一般轻型腺病毒肺炎的炎症反应不突出,而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炎症反应强烈。目前抗病毒治疗尚缺乏临床使用的特异性抗人腺病毒的药物。轻度病人多呈自限性,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重症患儿治疗的关键是保持气道通畅、适当氧疗、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等。对出现并发症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应当加强监护措施,密切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根据患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腺病毒肺炎患儿应当多休息,加强营养。合理安排患儿病室,隔离治疗,减少探视。病室做好日常消毒、通风工作,保持合适温湿度。因腺病毒在一些物体(如水槽和毛巾)的表面可存活较长时间,且其对酒精、乙醚等常用消毒剂不敏感,因此,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和器具需要使用含氯、过氧乙酸等的消毒剂消毒或采用加热消毒处理。
    六、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预防呢?
  居住场所平时注意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到人口密集和通风条件差的场合,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注意保持手卫生,建议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当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