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仍能独立生活的老人赵凤莲
桂林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老人开心地品尝木薯粑粑。 记者秦丽云 摄

老人和晚辈们聊瑶绣。 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周俊远
如果活到100岁,依然能独立生活,是不是特别让人羡慕?在荔浦市蒲芦瑶族乡福文村,就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赵凤莲。过去8年来,她绝大多数时间独自生活,不仅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儿女们放心,更让乡亲们羡慕又钦佩。
近日,记者来到荔浦市蒲芦瑶族乡福文村六坳屯,见到了正在自家堂屋内休息的老人赵凤莲。记者到的时候,恰巧老人同村的侄女冯金哲做好了木薯粑粑,前来送给她品尝。老人笑着接过尝了一口,一边和晚辈说笑,一边夸赞晚辈手艺好。记者注意到,老人虽然耳朵有点聋,但是特别爱和人交流,而且还爱打趣说笑,笑起来眉眼弯弯,逗得在场的几个乡亲都哈哈大笑。当得知记者要给自己拍照,老人特意进房间拿出了当地瑶胞经常佩戴的垂着彩色缨子的帽子,说“要打扮一下”。
“我妈妈向来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老人的四女儿李美玉告诉记者,母亲是瑶族,出生于1921年3月,与父亲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结婚后,共生育了两儿两女。1954年,父母带着一家人搬到荔浦市蒲芦瑶族乡,就此定居了下来。不过,在李美玉3岁左右,父亲去世了,四个兄弟姐妹都靠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在她的印象中,母亲勤劳、能干,甚至有些要强。她不仅靠着务农养活了一大家子,还在20世纪70年代担任六坳屯的生产队队长。
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赵凤莲老人儿孙成群。李美玉说,大哥的儿子已经有了孙子,且已18岁。一大家子早就实现了五代同堂。
根据当地的习俗,老人一直跟着四女儿李美玉一家生活。8年前,李美玉要到荔浦市区带孙子,家里其他人也都纷纷外出工作,留下老人独自生活。
“别看她一个人过,家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日三餐也都准备得妥妥帖帖。”李美玉说,老人很聪明,家里的电器教她使用一次,她就会了。在家里,老人用电饭锅煮饭,用洗衣机洗衣服,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电视。
熟悉老人饮食起居的冯金哲告诉记者,她经常来看望老人,看到老人每天都打扫屋子,忙里忙外,“虽然她动作不是那么利索了,但是做起事来井井有条,也不需要拄拐棍”。大约在五年前,老人还经常到10里之外的蒲芦瑶族乡街上赶集,有时候没搭到便车,就步行前往。最让乡亲们印象深刻的是:10年前,90多岁的赵凤莲老人参加当地的乡庆活动,不仅表演唱山歌,还跟年轻人一起跳当地的瑶舞,特别潇洒。
冯金哲告诉记者,老人的瑶绣做得特别好,前几年,老人还能穿针引线,教她做瑶绣。她拿出自己新做的瑶绣请老人指点,老人热心地告诉她如何用线,如何走针。
李美玉说,这些年来,母亲虽然一个人生活,家人也曾担心过,但是母亲身体硬朗,而且总是乐观开朗,让他们放心不少。此外,老人的孙辈中,也有人住在同一个村子的,经常来家里看望、陪伴老人。
采访过程中,热情的老人拿出自家的沃柑,招呼大家吃。她还勤快地清扫了堂屋,和大家边聊天边在院子里择邻居送来的嫩蕨菜。在聊天过程中,调皮的老人还假装吃了一根嫩蕨菜,大家伙都着急地提醒她不要吃,老人又调皮地吐了出来,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老人说,以前的日子里,她吃惯了木薯、红薯之类的杂粮,现在也喜欢吃。所以,她的一日三餐比较简单,杂粮和蔬菜类较多。
李美玉说,母亲一辈子喜欢吃粗粮。这些年来,家里人都劝老人要吃好一些,老人根本不听。四年前,老人生了一次病,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在医生的建议下,老人才稍微吃一点肉。
临别前,老人热情地道别,还再三邀请大家记得来做客。她的眉眼再次笑得弯弯,可亲又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