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平淡中的妙趣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28日
□本报记者 张苑
平淡琐碎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平凡人、平凡事,还有平凡的我们,平凡的快乐往往就潜藏于“柴米油盐”中。
4月26、27日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上演的《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就是这样一部善于在平淡中发现妙趣的戏剧。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选取了民国时期著名剧作家丁西林早期创作的三部独幕剧。三个故事都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平,讲述的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人生观。
《一只马蜂》讲述了一对男女青年,彼此利用一次客厅会面的机会,通过声东击西、你来我往的对话,确认了恋爱关系的故事。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人在表达爱情时的含蓄与幽默,特别是在新旧思想相互碰撞的民国时期。在戏剧家的笔下,年轻人之间的爱情衍生了一场饶有趣味的眉目传情。
《酒后》改编于凌叔华同名小说,一对夫妻在酒后开始了一场对第三者自由表达的仰慕和爱慕之情边界的试探。“爱情是神圣和崇高的,我欣赏你,所以我想吻你。”在丁西林的笔下,这个看似出格的故事显得俏皮十足,不仅收获了观众的笑声,还频频得到观众表达赞同的掌声。
《瞎了一只眼》描绘了一场颇有闹剧色彩的故事。为了一个得体与调和的友爱关系,在友人匆忙赶到后,夫妇二人上演了一段闹剧。这种在谎言中不断迂回的幽默方式,在今天很多国内外的喜剧作品中也能看到相似的手法。这幕戏最后的精神落点是在人的宽仁、友爱之上,在闹剧之中仍然把握理智。
在自带民国风情的广西省立艺术馆舞台上,演绎一部充满民国风的戏剧,是这部戏在桂林上演的最大亮点。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复古的民国服饰,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民国生活景象和穿越时空的喜剧盛宴。这部剧每一幕的开场以悠扬的小提琴演奏作为引子,演出过程中所有的配乐都是民国时代的歌曲,谢幕时的背景音乐是《恰恰恰》,民国气息满档。
“戏剧即生活,生活即戏剧”。这部剧作中巧妙地选取了生活中的普通场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他们与世界的互动和内心世界的波澜。剧中演绎的角色或许在社会中并不显眼,但他们的情感、梦想和挣扎却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主创人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其中,感同身受。有趣的是,在每一幕剧之前,演员都直接在舞台后方的梳妆镜前换妆,似乎是要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戏剧,也是生活写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戏中人。
丁西林写的民国的喜剧,究竟有什么魅力?幽默、高雅、含蓄、有思想……来自不同时期戏剧专业人士们的关键词,表明了丁西林喜剧的独特之处——它并不刻意使用夸张的舞台动作或离奇的情节,而是从日常生活入手,挖掘生活的趣味,呈现出有内涵的幽默。
“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复杂,在柴米油盐中人与人之间碰撞出一点点的火花,就形成了值得玩味的幽默与诙谐。”导演杨佳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丁西林的剧作文本看似简单,却能够在舞台呈现中不断给予观众新的审美期待,无须刻意制造噱头,便能让观众感受到喜剧所应具备的丰富内涵。”
在平淡中发现生活的妙趣——戏剧大师的“快乐密码”或许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体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