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奖代补撬动全社会资金投入
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果丰硕
桂林日报
2024年04月05日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记者从4月2日召开的2024年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市实施以奖代补资助模式,有效地撬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通过落实“活动+经费”的后补助奖励模式,全年带动全社会投入各类科普活动经费约110万元,社会公众参与17万人次。
据悉,2023年,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基层,着力解决我市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实施以奖代补资助模式,有效地撬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从去年3月开始,我市在全市广泛宣传动员,各职能单位精心策划了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通过筛选纳入我市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桂林活动方案共计21项,7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在活动周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力支持了全国科技活动周桂林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各项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市科技局及时开展了科普经费资助申请工作,择优资助14项科普活动、资助经费26.61万元。通过落实“活动+经费”的后补助奖励模式,带动全社会投入各类科普活动经费约110万元,社会公众参与17万人次,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推动了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实施“双减”政策,做好科技教育的“加法”。目前,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科技教育当作学校的重要课程抓实,逐渐形成了学校科技教育课程化和教学常态化的局面,实现了科技教育在学校的全覆盖。我市还坚持把青少年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特色青少年科教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学校科技教师培训,近五年共培训科技教师6900余人次。同时,还聘请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使科技教师和参与的学生更快地掌握要领,为普及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