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题

0405版:聚焦桂林经典系列报道

06版:国内新闻

07版:时事·体育

08版:桂林人

返回 2024年02月28日

城市舒适度提一级 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我市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综述

桂林日报      2024年02月28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粟庆杨
  姹紫嫣红的花带,绿意盎然的树木,鹅卵石小径与不远处的石山相映成趣……近日,记者来到机场路的都督山节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盎然春意。在热闹春意的背后,还藏着不少“门道”——作为我市首个海绵型绿地试点项目,都督山节点处处体现着精巧的“海绵理念”:鹅卵石、植草沟将雨水截流下来,将大部分的雨水就地消纳。不仅如此,它们还将蓄到的雨水渗到土壤里,滋养花朵和树木。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后,是我市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方式途径,让城市更舒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一组数据,可一瞥我市在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到2023年底,市政路网工程已开工“畅通缓堵”建设项目5个,其中已竣工项目1个,在建项目4个,累计完成总投资55926万元;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开工80个(含已竣工),已竣工21个,累计完成海绵总投资7.24亿元;7个山水街巷公园基本建设完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个,涉及122个小区、12024户,完成投资额1097.3万元。

  策划先行 包装好项目吸引“真金白银”
  日前,在桂林古宋城文化休闲街区项目现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3亿元,以700多年前宋代的桂林城池图为蓝本,将打造成为传统风貌与现代新业态融合的历史人文风景特色街区。2023年底,项目的主街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民游客就能在此“一秒穿越”,领略大宋风华。
  人靠衣装,好项目也要靠包装。去年,我市先后谋划了“桂林市老城区城市景观提升项目”、“桂林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等一批片区整体包装项目。在进行包装策划时,我市巧妙地将无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与有收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路内停车位收费等经营性项目以片区为单元整体打包推进,实现了项目财务平衡。
  去年,我市还协调各县(市、区)收集桂林市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已累计上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需融资项目25个,总投资额152.5亿元,争取列入全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储备库,为入库项目争取上级部门融资优先支持做足准备。

  活化利用 把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生活
  一座美好的城市,应当既要“往前看”,又知“来时路”,既要大张旗鼓搞发展,也要延续历史的文脉。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围绕城市更新总体目标,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将城市更新工作的新理念贯彻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年,我市秉承“以保护修缮为主,改造建设为辅”的修旧如旧政策,将“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特色融入多元文化复合型历史风貌中。开展区域违法建筑的排查处置工作,“拆围透墙”还原城墙风貌,彰显历史文化品位。整治周边街区巷道环境,统一立面风貌,改造提升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还原王城门前广场和公共空间的用地功能,增加夜景亮化改造,提升空间感知度。
  在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方面,我市深入挖掘历史积淀,将富有“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特色的岑氏宫保第旧址、马启邦旧居、黄昌典等“老字号”等散珠碎玉的历史遗产还原恢复,串联在旅游线路中。街区保护更新完成后,陆续有文创店铺、咖啡馆、茶吧等新型业态入驻,街区形象、活力得到不断提升。到去年底,我市全市有历史文化名镇8个,其中5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历史文化名村12个,其中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已确定历史建筑共计209处,较前年新增95处;已经各县(市、区)政府公布197处,完成标识牌设置102处,完成测绘建档45处。(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