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县区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社会生活

06版:时事

07版:国内·视点

08版:史读桂林

返回 2024年01月09日

叠彩山石刻

桂林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叠彩山四山相连,携手环抱,回复转旋,腹地广阔;曲径通幽,纵横交错,山下山上,观云拿月;洞幽坪展,崖壁相峙,山门楼台,通途达阶。叠彩山上的石刻,年代久远,门类齐全,储存量大,俨然一座“石书”宝库,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叠彩山包括于越山、四望山、仙鹤峰和明月峰。现存摩崖石刻207件,计唐代5件、宋代11件、元代6件、明代60件、清代95件、民国5件、无年代可考25件,主要分布在风洞周围。石刻内容分别为记事、题诗、题名、题榜、题字、绘画等。
  现存最早的石刻是唐会昌四年(844年)元晦撰写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记载了叠彩山名称的由来、开发经过及当年的建筑设施,是研究桂林地方史、旅游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其他较著名的石刻有:
  宋绍兴五年(1135年)李弥大等5人游叠彩山的篆书题名;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晞颜作《访叠彩岩诗》;明代周进隆、杨芳、刘台,清代袁枚、张宝、女诗人严永华等人描写叠彩山的题诗(严永华的《留题叠彩山》是桂林2000余件石刻中唯一的女诗人作品);清嘉庆五年(1800年),广西巡抚谢启昆暇日携胡虔、朱依真等同游叠彩山的题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到桂林讲学,在叠彩山居住留下的题名等。此外,还有宣统三年(1911年),记载刘绍香、房炤珊、吴仲夏等24人自发组织“崇华医院学会”的《崇华医学会碑记》等。
  现代重要石刻有《朱德徐特立唱和诗》,为1963年朱德、徐特立二老同登明月峰即兴唱和之作,刻于明月峰岩壁之上的陈毅“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诗刻等。
  (记者杨湘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