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专版

05版:专版

06版:县区新闻

07版:史读桂林

08版:时事

返回 2023年12月25日

解决“关键小事” 办好“民生大事”

象山区南门街道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25日     

  ▲南门街道组织开展“漓江卫士党建联盟,同心共守一江碧水”主题党日活动。

  ▲尚智社区向居民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这条小巷子终于变宽敞了!现在路宽了,心安了,出门买菜也方便多了。”日前,象山区鸣翠新都小区居民刘阿姨在路过翠竹路南巷支巷时,开心地和街坊邻里聊起这条路的变化。
  从拥堵逼仄、人人皱眉的“插花地”到宽敞平坦、畅通无阻的“幸福巷”,翠竹路南巷支巷的改头换面,折射出象山区南门街道基层治理的温度。
  今年以来,南门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紧紧围绕“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持续推动组织体系联动、活动阵地联营、民生实事联办,推动党的建设和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互融共促,打开了基层治理的一方新天地。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林祥诗 刘璐
    组织体系联动,下好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一盘棋”
  一花一草释放邻里温情,一举一动展现生态文明。12月15日上午,南门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桂林市绿化工程处的党员志愿者们来到金竹社区,给居民上了一堂植物科普课。为激发居民们爱花养草的兴趣,桂林市绿化工程处还免费赠送盆栽给大家,并宣布谁培育出了长势最好的盆栽,来年将被评选为小区“最美园丁”。
  今年来,南门街道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深入开展“契约化”共建及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落地落实,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为抓手,不断扩大社区“朋友圈”。截至目前,桂林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桂林公交集团、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等32个各类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南门街道持续拓展“民族团结一家亲”“长者红色驿站”“一委一室一书记”等特色党建品牌影响力,聚焦居民需求,分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推动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基层共建共治,确保基层治理方向不偏、路径不乱、行动不散,实现基层治理“大家管”的局面。
  织密多元共治“一张网”。南门街道以有序引导各级部门和各类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为目标,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资源力量,引导各基层党组织采取“1+N”方式,跨组织、跨区域、跨行业组建矛盾调处、治安防范、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志愿服务,增进居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互助沟通,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活动阵地联营,解决百姓“芝麻绿豆”“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端午节前夕,“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法院‘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南门街道竹林社区正式启用。这是桂林法院系统首个民族群众纠纷调解工作室,旨在通过“民族特色+多方联动”的解纷模式,为各民族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司法服务。
  今年,南门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着力搭建集教育、服务、咨询、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党群服务平台,设立“汤瑛工作室” 等名人书记工作室,与象山区法院成立了桂林市首个“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联合桂林市红十字会成立桂林市首家红十字社区心理服务站,为广大居民提供公益性心理咨询、疏导服务,积极解决民族事务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累计接待群众300余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6件。
  抓好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南门街道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形式,常态化抓好辖区党员、流动党员的理论学习,使教育管理全覆盖、不断线。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进小区、进楼栋;在“七一”前夕组织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提升党员归属感、荣誉感;举办“清风传家”家风故事分享会,组织党员到桂林市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牢固树立党员廉洁意识。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南门街道依托现有资源,将清廉文化、红色文化送进小区、楼栋。全市首个小区“党建微公园”落户鸣翠新都小区,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文化熏陶;通过举办“小区好人”“励志青年”“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增强小区居民道德荣誉感;开展“和谐邻里情,欢乐百家宴”“元宵喜乐会”“粽飘香邻里节”等30余场文化活动,共建美丽和谐小区。
    民生实事联办,推动志愿服务与帮扶解困齐开展
  民生是什么?对于基层来说,就是那些贯穿于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小细节。南门街道将民生温度“升一度”,将民生实事办理速度“快一步”,让居民的幸福“刻度”又往上“挪了一度”。
  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近年来频频发生。为此,南门街道通过积极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组织辖区居民观看反诈电影、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牢牢看护好居民的“养老钱”。今年以来共放映露天反诈电影20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深入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依托“石榴籽”调解室等平台,举办“象法有约”团队送法进社区等特色活动,为辖区2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经商、就业等法律咨询、政策宣传服务,解决难题100余个。
  小小心愿,大大民生。今年以来,南门街道积极推行“三单制”工作模式,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形成群众“需求清单”,建立“需求库”,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居民生活有效衔接。辖区企业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团委连续五年为困难学生每年提供4000元助学金;联合好善社工服务中心连续两年为辖区环卫工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法律咨询、日间照料等志愿服务。
  下好服务群众的“先手棋”。南门街道围绕“家门口的服务圈”服务宗旨,聚集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牵头、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更加有力、基层治理更加给力的双赢局面。一年来,协调解决纠纷300余起,走访排查自建房580栋,发放房屋安全鉴定提醒督促函62份、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告知书334份,联合有关部门处置噪声、油烟污染投诉352条,整治涉大气污染类加工作坊6处,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东安路北巷片区新建卫生间,有效解决了片区居民的如厕难题。
   (本文配图由南门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