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特别报道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时 事

06版:时事·体育

07版:悦 读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3年03月27日

一本弘扬临桂词派的书

——读《临桂诗词系列丛书·临桂词派专辑》

桂林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最近由于水源主编并由线装书局出版的《临桂词派》专辑,是部好书,是了解临桂历史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它是由临桂诗词系列丛书编辑办公室历经多年搜集选录结集而成的。
  “临桂词派”是在晚清时期形成的,开始有“临桂派”和“桂派”之说。因其以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为领袖,故学术界称之为“临桂词派”。
  王鹏运(1850-1904),字幼霞,亦作佑遐,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人,同治九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江西道监察御史、礼部给事中。王鹏运在京期间坚持词的创作,参加“觅句堂”的词创活动并指导同道依其“重、拙、大”理念进行创作。“觅句堂”是状元龙启瑞儿子龙继栋在京住宅的堂号,是以广西籍官吏为中心的文学组织。庚子事变后,朱祖谋、刘福姚避难于王鹏运的寓所四印斋,他们“篝火唱酬,自写幽忧”结集而成晚清爱国主义绝唱——《庚子秋词》。《庚子秋词》的面世,使天下文人倍增忧国忧民的情怀,把中华词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迸发出强劲的时代心声。不久,王鹏运又与郑文焯、张仲炘、曾习经、左绍佐等十四人唱和结集成《春蛰集》,这些词作无不表现出他们忧愤国事,痛恨侵略者的爱国思想。王鹏运著有《半塘定稿》和《半塘剩稿》等,整理校刻《四印斋所刻词》等。
  况周颐(1861-1926),原名周仪,字虁笙,一字葵孙,别号玉梅词人,晚号蕙风词隐,广西临桂人。光绪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叙劳用知府分发浙江,后为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宾,掌教常州龙城书院,讲学南京师范学堂,充安徽宁国府盐厘督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光绪已丑(1889年),在京师从王鹏运游,王鹏运即以“重、拙、大”理论规诫他填词,况周颐于是领会“所谓重拙大,所谓自然从追琢中出”,词作的风格为之一变。况周颐继承了王鹏运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将“重、拙、大”作为填词的要旨在《蕙风词话》中加以阐扬,从而使这一词学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晚清及民国最具影响力的词学思想之一。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何为“重”?曰“重者,沉著之谓。”所谓“拙”就词笔而言,强调语言表达方式要朴实自然,反对雕琢修饰浮华浓艳。所谓“大”,虽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未有具体解说,但据有的学者论说:“大指的是托旨大。所谓托旨大,指的是寄托内容要重大。”况周颐著有《阮庵笔记五种》、《薇省词钞》、《粤西词见》、《第一生修梅花馆词》、《蕙风词话》等,以《蕙风词话》影响最著。
  作为浙江吴兴人的朱祖谋,早岁工诗,后受邀加入王鹏运的“咫村词社”,方专力于词,受王鹏运影响指教奖掖甚多,对“重、拙、大”理论非常推崇。辽宁铁岭人郑文焯,官至内阁中书,戊戌变法后,感愤国事,弃官居吴门。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以词著称于世,其词作亦响应王况的词学理念。因此,朱、郑二人都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
  综上所述,“临桂词派”的成员,虽非全是临桂籍的词人,有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的词家。影响之大,分布之广,清代仅有。可见“临桂词派”不愧为清代词坛盟主。
  “临桂词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词学流派,后世学者研究甚多,遍及海内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临桂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水源等人编辑出版《临桂诗词系列丛书·临桂词派专辑》,是临桂人民的骄傲。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