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05版:县区资讯

06版:专 版

07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08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返回 2023年03月15日

甜甜的雁山

——写在雁山区两会召开之际

桂林日报      2023年03月15日     

  每年三月,窑头村的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雁山区委书记李强(右二)深入项目一线调研指导。

  雁山区区长潘军华(右三)到项目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雁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桂斌(左一)率队视察嵘盛生态养殖场建设及养殖情况。

  雁山区政协主席李红(右二)率队到企业开展视察活动。

  位于雁山区金雁路旁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本部)项目开工。图为出席开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为项目奠基培土。

  东开村,又称为“枇杷村”,种植有上千亩枇杷。图为村民们展示自家枇杷。

  雁山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桂林市金雁学校,于去年9月开始招生。

  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雁山区柘木镇大桥村

  正在建设当中的南溪山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

  桂阳文化旅游大道雁山段。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桂林吉福思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犹如水墨画般的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令人神往。

  广西文旅发展新标杆——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走在雁山的街头,青砖黛瓦与文艺彩绘融为一体,马路两侧娇艳的花朵分外美丽,成排的乡村民居整齐划一。房前屋后,老人安坐,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油菜花中追逐蝴蝶,幸福感扑面而来,百姓生活恰似这人间风景越来越“甜”。
  说起雁山,远山如黛,碧波荡漾,一幅湖光山色图呼之欲出。
  在这似画的风景里,有绝美的生态,有城乡巨变的精致,有瓜果丰收的喜悦,亦留下无数奋斗者和对这座城市充满爱的人群的感人瞬间。仔细回味,仿佛甜过瓜果,胜过品茗。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徐宗飞
甜甜的空气
  “百里漓江美如画,独特风光在雁山。”漓江精华段的1/3在雁山境内,雁山有189平方公里处于漓江“黄金水道”核心区域,是保护漓江生态的重要阵地之一。此外,雁山区森林覆盖面积1.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近50%。雁山镇、柘木镇、草坪回族乡三个乡镇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31个村被评为桂林市级“生态乡村”示范村屯称号。
  3月8日,记者来到草坪回族乡,行走在漓江边上,清澈的江水不断拍打岸边的石头,定睛看去,一眼便可以望穿水面,成群的小鱼仿佛在空中游动。坐在岸边的竹林里,鸟叫声似空中撒花,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甜味。
  在草坪回族乡河伯源村草坪污水处理厂,工人挥汗忙碌,抓住春光好时节为厂区添新绿……“该厂一期工程于前年底建成,污水处理系统每天的容量是1200立方米,可处理全乡的污水,确保其不排入漓江。”厂区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为漓江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好水污染综合整治,做到常治久“清”。近年来,雁山区积极开展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组织实施了漓江草坪段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了辖区河道堤岸保护、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专项整治100多次,改厨改厕11347户,关停40家养殖场和9家采石场,义务植树12万株,封山育林2.25万亩;整顿餐饮排污口、养殖排污口18处,在56个自然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管网)58套,其中集中式41套、管网工程17个,污水处理能力达3370吨/日,补齐水污染防治短板,推动了漓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几年,该区流域水质始终稳定向好。
  蓝天绿水,自古为人所向往。如今,雁山区河水清澈,空气更是“沁人心脾”。去年,雁山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4天,通过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此外,雁山区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队、派出所,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消除了一批影响雁山生态环境质量的顽瘴痼疾,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基本完工,主要河流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100%的达标率。

甜甜的果蔬
  3月9日凌晨5点,天尚未大亮,雁山区雁山镇罗安村却“沸腾”了起来。
  在罗安村委楼附近的果蔬交易平台,村民开着三轮车满载黄澄澄的沃柑从四面八方赶来,喇叭声、交谈声、搬运声不绝于耳。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晚上。
  一场热闹的沃柑收购“大戏”,拉开了属于罗安村的“甜蜜季”。
  “罗安村种了170多亩沃柑,每亩产量可以达到1万斤,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很好。”在罗安村当了16年副主任的葛荣平告诉记者,如今,他和老伴在家里带孙子,也种植了11亩沃柑,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旭日初升,盛开的油菜花田里,飞舞着的蜜蜂划出一道道弧线。记者跟随葛荣平到他的果园里,只见一个个饱满的沃柑被阳光一照,油亮亮的煞是可爱。葛荣平随手摘下几个沃柑,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撕柑皮,已有清香,待送入口中,汁水横溢,满口皆是甜。“怎么样,甜吧?我们一家九口人都爱吃。”提起沃柑,葛荣平绽开了笑容。
  离开罗安村,记者驱车前往大埠乡李汕平村,一路李花肆意开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眼下,李汕平村的萝卜正值丰收季,才进村子,便看到村民在地里拔萝卜,然后就地在公路边上架设起洗萝卜的机器。才洗净的萝卜,泥土气尚存,轻轻拍打则回声清脆。在阳光底下,摆得满地的白萝卜竟有些“晃眼”。
  李汕平村有30多年萝卜种植历史,如今,全村有200多户种植萝卜,面积上千亩。
  “在桂林,只要市场上在卖萝卜,就一定有李汕平萝卜的影子。”见记者摆弄萝卜,村民葛顺伟得意地介绍说,他家种植了10多亩萝卜,每亩产量达8000—10000斤,价格好的时候能卖到两元一斤。“主要是甜,在地里干活我们都不用带水,渴了就拔一个萝卜,咬上一口跟喝水一样。”
  农业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命根子”,也是老百姓生活的“甜味剂”。雁山区立足辖区农业发展优势,先后打造出草莓、枇杷、葡萄、无涩脆柿、无核黄皮果、无公害蔬菜、富硒水稻等一系列种植特色农产品。
  记者从雁山区农业部门了解到2022年果蔬生产情况:一季度,雁山区蔬菜种植面积29557亩,产量35027吨,主要包括紫叶莴笋、大白菜等。同时,雁山水果产量32018吨,主要为砂糖桔、马水桔、沃柑等。二季度,雁山区蔬菜种植面积11338亩,产量20975吨,主要包括豆角、黄瓜、苦瓜、茄子等。全区水果产量5836吨,主要为夏橙、油桃、李子、枇杷等。三季度,雁山区蔬菜种植面积17058亩,产量30931吨,主要包括白菜、萝卜、甘蓝等。全区水果产量974吨,主要为梨、火龙果、百香果、葡萄、黄皮果。四季度,雁山区蔬菜种植面积20377亩,产量38662吨,主要包括紫叶莴笋、萝卜、甘蓝等。全区水果产量41140吨,主要为砂糖桔、柿子等。
  在雁山,“一年四季有丰收”是一句丝毫不夸张的话。此外,品种之丰富,产量之高,也让人“心向往之”。

甜甜的日子
  3月10日,阳光明媚。
  位于雁山区金雁路的金雁学校传来读书声。记者看到,该校智慧教室内不仅有常态化录播设备、监控设备等智慧系统,而且还配置了标准化课桌椅、个性书包柜等,一些“小心机”的设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方便、安全、温馨、可靠的学习环境,也让教室处处弥漫着“关心的甜味”。
  中午时分,全校62名一年级学生飞也似的跑出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崭新的校园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学校去年才投入使用,为了缓解文家村和周边大量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需求,目前先设置了一年级两个班。预计今年9月,我们就要开始招收初中学生。学校的规划是小学30个班级,中学15个班级,能招收2100名学生。”该校校长明耀勤回忆,过去文家村的孩子上学要步行前往别处的学校,路程虽然不远,但对小学生来说极为不便。
  到午餐时间,金雁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人手一份营养午餐,学生们一边津津有味吃着饭,一边交头接耳说着孩子气十足的笑话。饭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回到“午休室”,在短暂的准备之后,甜甜地睡着了。“营养午餐是免费的,过去由于接送孩子吃午餐,挤占了午休时间,现在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多了。”确定每个学生都睡着后,明耀勤轻轻带上房门,回到了自己的休息室。
  而在金雁路南侧,与金雁学校“隔路相望”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施工现场,此刻也结束了一上午的施工。随着该校的进驻,雁山区基础教育事业又添一所实力名校,也进一步完善了该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现代化教育体系,桂林教育小高地初步形成。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计划于2024年9月开学,设计办学规模3000人,每个年级1000人,是一所非营利性普通高中。项目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便正式开工建设,展现了推进项目建设的桂林加速度。雁山区区长潘军华表示,将紧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各项建设,努力把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办成更高品质、更富特色、更具影响力的学校,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助力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与此同时,雁山区卫生健康事业也在蹄疾步稳向前发展。最为显而易见的是,雁山中心卫生院中医综合楼、大埠乡中心卫生院相继投入使用,以及与南溪山医院组建医联体、成立公立医疗集团,形成“3+1”医联体管理模式,并建设南溪山医院雁山院区。作为雁山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开端,南溪山医院雁山院区项目位于雁山区科教园内,计划打造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当前,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今年计划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工程建设任务。
  3月10日下午,记者乘坐306路公交车沿着风景如画的漓江进入草坪回族乡。只见绿道穿过竹林,江水蜿蜒向前,孩童林间嬉闹,村舍点缀青山……这样的优美风光,在草坪回族乡随处可见。站在村里新建的生态停车场旁,70多岁的潜经村委原主任白桂连脸上露出笑容。
  近年来,雁山区以美学思维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提档升级,整合多方资金,用于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的美丽也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学子到雁山写生创作,雁山区顺势而为,打造了一批以临江画苑为代表的书画写作基地,带动乡村旅游,让美丽的乡村风景生“金”。
  “现在道路通畅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就好医。”雁山区居民老汤说,随着城乡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甜”。

甜甜的心情
  3月11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内一片春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雁山组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
  在广西师范大学对面的大学城的一家餐馆内,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小柴特意从老家贵州来到雁山,只为故地重游一番。“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上学的时候就约好了,今年要回学校聚一聚。”在小柴看来,这比任何旅游都更有意义。“大家聊到在雁山学习生活的回忆,心里觉得暖呼呼的,感觉很甜。”
  和小柴的经历相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四学生小莫也了却了一桩“心事”。“主要是实习和找工作,之前考虑和外省的同学出去闯一闯,后面又觉得留在桂林也很好,本身桂林也有干事氛围。”小莫告诉记者,有了主意以后,他将要好好享受最后的大学生活,努力充实自己。“尽可能去帮助一下师弟师妹们,让他们尽快融入师大的大家庭。”
  年轻人是活力的代名词,在雁山,这样的活力一直在持续。
  作为广西高等教育集聚区之一,雁山辖区内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桂林学院、南宁理工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6所高校,桂林市卫生学校、桂林农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桂林农科中心2家科研机构,近10万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齐聚雁山,为雁山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生机。
  与小柴的“同学团”组队,记者来到了雁山区另一个充满趣味的地方——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3月8日,一束硕大的玫瑰花从融创的视频号发出,获得了上亿的曝光率。同时,妇女节当天,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了2000多人,许久不见的热闹场景仿佛一夜“重现”。
  在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海世界,难得一见的鲨鱼、魔鬼鱼和许多五彩斑斓的鱼群惬意地游动,亦有身着美人鱼服饰的“小姐姐”在水中舞蹈,引得游客阵阵叫好。
  “这几年都没有好好出去玩,现在有机会出来玩,就要玩个够。”来自四川的袁女士兴奋地说,特别是春天的雁山,让她和家人心情从头到尾都“甜滋滋”的。
  为了迎接接下来的五一假期,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也下足了功夫。“我们打算通过花海、部落狂欢大游行、海底烛光音乐节等多个活动,带给游客们不一样的感受。”度假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预计届时三个园区加上商业街会迎来超过16万人次的游览量。
  心泊漓江,梦栖雁山。万事俱备的雁山,成为越来越多干事创业人奋力圆梦的沃土。
  如今,融创中国、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筑梦雁山,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悦桂情歌田园、桂林愚自乐园地中海度假村等一系列“高大上”旅游项目在雁山落地开花,正逐步形成以桂林文化旅游大通道为主轴的旅游新“航空母舰”。桂林鱼伯伯、同盛肉牛、桂林吉福思、福桂纸业、国立达等企业蓬勃发展,雁山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城并进特色区。
  据统计,近年来,雁山区统筹推进5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项目6个,完成投资超100亿元。雁山区正成为桂林最具活力的开发热土、广西文旅发展新高地。

甜甜的奋斗
  3月12日,早晨的阳光穿透空中的薄雾,懒洋洋地洒在地面上,空气中透露出丝丝清新的甜味。
  位于雁山区中心环线的科教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紧张施工也拉开了一整天的忙碌。记者看到,在一块长约300米的基坑里,分布着200多个探测点,20名工人操控机器正在进行勘探工作。项目施工队负责人老毛告诉记者,施工队已经奋斗了4个多月,为项目打好“地基”。“我的施工队里有来自广西各地的人,我们一起在雁山奋斗,感觉特别美好。”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前来查看工程进度的雁山区住建局局长李志杰。他告诉记者,科教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预估投资4亿元,将建成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9栋,及幼儿园1所。“雁山区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我们的项目也是配合区委、区政府的‘大学生留雁工程’和‘高知人才助雁计划’,让人才更愿意留在雁山。同时也让愿意来雁山奋斗的各类人才有一个安定的栖身之所。”
  和忙碌的施工工地不同,项目部的气氛则紧张了许多,项目经理陈文丰正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图纸。在陈文丰看来,这个项目无疑将会让他打造出事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品牌。“我们现在参与的也许是国家未来的租住房格局变化的大事,能为此而奋斗,确实感到非常荣幸,也很振奋。”
  告别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记者来到位于雁山区雁山镇桂阳公路旁的桂林吉福思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0年启动投资2.1亿元,去年整体完成施工的扩建提升工程迎来了“首秀”。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罗汉果的甜香味扑鼻而来。在这里,见不到忙碌的场景,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现代“味儿”十足。“我们公司创始人对雁山有家乡情怀,而且雁山区集聚了桂林丰富的科研资源,对我们的科研和业务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该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张川梅介绍说,2022年,吉福思实现生产产值较上年提升了70%。
  张川梅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市,下一步就是把“东方神果”产业壮大。“雁山就是吉福思的根,我们在这里奋斗的经历就跟我们的罗汉果蜜一样甜。”
  记者了解到,2022年,雁山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着力盘活闲置土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上项目、促投资、增后劲。新增入库重大项目28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项目资金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教组团保障性租赁住房、招商孵化中心、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基地、东环路(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金雁路一期建成通车,成为全市“畅通缓堵”工程最先实现开竣工的项目。
  同时,2022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个,其中签约落地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达28亿元,其中离明科技项目当年入驻即投产,工业动能稳步增强。精诚做好企业培育和服务,2022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库“四上”企业11家,是历年入库企业最多的一年,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版图片均由雁山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