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聚焦全国两会

03版:聚焦全国两会

04版:聚焦全国两会

05版:综合新闻

06版:读 图

07版:理 论

08版:大 家

返回 2023年03月06日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创新研究

桂林日报      2023年03月06日     
  □黄英姿
  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新时期需要模式创新。
  创新一,以权威机构的统筹指导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量的提升。2021年11月印发的《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指导指明了方向。该章程明确,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决策协调议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由其审议和研究部署。之后各地陆续组建了省、市等各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权威机构统筹指导,这一举措真正促进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有秩序、有质量、有保障。
  创新二,以多类型多层次平台的搭建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平台是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的桥梁,平台建设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不同学段均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有序衔接、学段贯通”的思路主导自身平台的搭建,参与其它平台的共建,既分层次又有接续和融合。高校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建设诸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思政课“手拉手”备课中心、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充分发挥其起点高、视野广、资源丰、引领示范带动强的特点。中小学则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思政学科课程基地,多形式开展学科活动,如聘请高校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专家开讲座作培训,学科带头人牵头组织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深入研修,发挥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协同效应,各学段师生同台共演红色课本剧、同赴校外实践基地学习等。依托各平台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以持续的活动传播“一体化”理念,培养“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带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共学共研,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创新三,以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活力增强。思政课课程资源是实施思政课程的必要条件,是思政课程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丰富而生动的课程资源可以鲜活思政课的课堂,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的成长。大中小学可以依据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专题教学、大单元教学等思政课教学要求,精选或传统经典的或现代创新的、或一般大众的或独具特色的、或全局整体的或区域本土的各种课程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加以开发、整合,建立“一体化”优质课程资源库。在此过程中,应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重点打造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独有的丰富、便捷、智能、互动等特点,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课程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还可以携手共建面向学生的优质学习资源库,注意既有针对性的分层,又有上台阶的续接,面向各学段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温故知新,善学乐思,旺盛活力,健康成长。
  创新四,以协同实践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需要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协同设计和实施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要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是协同设计课程目标,做到总体目标与学段侧重相统一。思想政治课的总体目标是对思政课的总要求,具有高度概括性,指明了总的方向。在这个大前提下,根据不同学段,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课程目标各有侧重。尽管针对性不同,在协同设计的理念下,各学段课程目标又有机衔接、有序推进,以前进与上升为方向形成体系。课程目标决定了教学目标,只有整体规划、协同设计,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才能做到思政课课堂教学既确保方向,又有的放矢;只有认识到各学段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渐进关系,才能推进思政课教学循着正确的轨迹渐上台阶。二是协同设计课程内容,做到统筹推进与学段特点相结合。思政课内容总要求有着统一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大中小学课程内容又按不同的学段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等教育内容系统推进。由低一级学段到高一级学段,不少课程内容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主题,这些主题在设计上要避免知识上的简单重复,着力提高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教材密切相关。思政课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材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课程标准要及时修订,课程内容和教材也要作相应调整。在修订和调整中各学段同样需要协同,以协调步伐统筹推进。
  在课程实施上,需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尊重差异性与关照贯通性兼顾,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方面整体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施方式,协同实施思政课程。从差异性来看,大学阶段重理论重探究以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学习以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体验性学习以打牢思想基础,而小学阶段多以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启蒙道德情感。从贯通性看,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有共通性可偱。如各学段思政课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各地本土资源等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同上一个主题课,协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共同学习和研修中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层次递进、螺旋上升,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生产劳动、社会调研、主题活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网络虚拟仿真体验都是有益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形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统筹指导、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协同实践”四维创新模式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提升实践能力的思政教育师范生学教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19JGB14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