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读桂·社会[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退休老人黄建华2015年至今创作诗词千余首

“社区诗人”的诗意生活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0日    来源:桂林晚报

  今年68岁的黄建华住在七星区漓东街道横塘社区。退休后,黄建华生活得快活,心态也非常好。2015年,爱好诗词的他在老年大学报了古典诗词班,至今已创作了千余首诗词,作品曾在《八桂诗词》《桂林诗词》《老年知音》等发表。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也成为了有名的“社区诗人”。

   退休后学习写诗词
  “繁枝绽妙华,鲜灿胜之霞。观赏如酣饮,醉心迷艳葩。”
  近期,市内的紫荆花陆续盛开,美不胜收,这一抹紫色的浪漫,引得众多市民赏花游玩,尽享春日美景。看到此情此景,黄建华忍不住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赏紫荆花》。
  说起自己的诗意生活,黄建华先讲起了自己的过往经历。一直以来,黄建华都是一个好学的人,他年轻时就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最开始学历较低,后来通过函授自学,1992年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律师资格证。
  2015年,黄建华退休了。“我一直以来都挺喜欢诗词的,年轻时也会偶尔创作一下,但是很‘业余’。退休后,我决定好好学习写诗词。除了个人喜爱外,也是受到了我母亲的影响。”黄建华说,他的母亲也曾经在老年大学里报名学习古典诗词,他传承了母亲的“诗词基因”,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刚进入诗词班,黄建华什么都不懂,平仄、押韵、对仗等更是一窍不通。但是,这可难不倒好学的黄建华。平时爱出去游玩的他,在那段时间一头扎进了诗词的海洋里,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还经常请教诗词班里的廖德宇、秦仕明二位老师。从他“上道”开始,不管创作得好或坏,他都将自己的每一首诗词收集起来。这些作品有的记录了游玩的过程,有的记录了生活的感悟……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生活变得时时有灵感,处处有诗意。

   以诗寄情为诗“着魔”
  黄建华爱写诗,在外人看来近乎于“着魔”的程度。记者看到,在他的诗词集里,记录了千余首作品,可见创作频率很高,有时一到两天就创作一首。
  “到了晚上我一般都不敢写,因为一写诗我的脑子就容易兴奋,一兴奋就会睡不着。”黄建华说,写诗的过程,就像是跟古人对话一般,灵感到了根本停不下来。
  有一天清早,黄建华睁开朦胧的双眼,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念头:八十多岁的恩师廖德宇应该是得到了李白的点化,所以才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于是他马上起身,将这个灵感记录了下来,创作了一首《赞恩师》:“诗仙点化耄儒翁,八桂骚坛现俊雄……”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黄建华创作的灵感。前些年,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繁忙,黄建华就担起了照顾孙子的责任。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爷孙乐》系列诗词共几十首,从孩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到观察蚂蚁搬家,他全都记录了下来。黄建华说,用诗词的方式写下和孙子的点点滴滴,不仅抒发了祖孙开心共处的情感,也能让孩子长大后看到这些诗词回顾温情时光。
  横塘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黄建华是社区里的才子,每次创作了新的诗词,都会发给她欣赏,有时候深夜也能收到黄建华的作品。黄建华的妻子是邻居们称赞的热心人,到了夏天会将小区里的蒲叶收集起来制成蒲扇,送给左邻右舍。为此,黄建华还创作《贤妻制扇》一诗。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黄建华以诗寄情,诗词作品多次发表在《八桂诗词》《桂林诗词》《漓水秋韵》《老年知音》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社区诗人”。

   传正能量树好榜样
  “半载出差居太空,三英携手创奇功。离舱揽月身姿美,建站摘星才气雄……”4月16日,黄建华看到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的新闻报道后,创作了《贺神舟十三号英雄回家》一诗,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类似的诗词黄建华还创作了很多,比如《上海抗疫》《悼黄定昌先生》《悼袁隆平院士》等。他说,创作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词中体现的作者感悟,是中华诗词最具独特美感的地方。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写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让黄建华感受到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黄建华介绍,他的诗词集一共印有三本,一本是他的创作原版,一本是请老师指点修改后的,一本是其他人借走欣赏和参考的。看过黄建华作品的人都给出了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他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这也正是黄建华想看到的。
  同时,黄建华也把这样的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家人,给家人树立了好榜样。他经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创作,用这样积极的态度感染着家人。他的孙子在他的影响下,热爱阅读与写作。黄建华说,今后他会继续将积极向上的生活点滴写成诗词,继续享受自己的“诗意生活”。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