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薯粉香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11月15日 来源:桂林晚报
江初昕
打红薯粉丝在我们乡下也算是手艺人,他们多为夫妻搭档。霜降过后,地里头的红薯开始起挖,他们就会走村串户,帮着附近的村民打红薯粉丝。
首先是在晒谷场上用石块垒起锅灶,上面支起一口大锅。又在大锅上方支起一个铁三脚架,三脚架的上方有一个圆圈。三脚架的底部各焊有一块铁板,三个脚用大石头固定好。等大锅支好了,锅底下升了火,锅里的水开了,打薯粉才拉开了序幕。只见打薯粉的师傅从箩筐中摸出一个舀勺模样的东西,舀勺用铁箍包裹着,舀勺底部钻了不少眼子。师傅把舀勺洗净,在底部抹了点香油,放置在三脚架上的圆圈里。
和薯粉很关键,和得太稀没有张力,粉丝不能成型;和得太硬又难以下漏,打得也费劲,这就要求和薯粉一定要掌握好分寸。等薯粉和好了,就往舀勺里丢一坨薯粉,师傅高高挽起衣袖,一手紧握手把,一手抡起一只小木槌,就是一阵拍打。须臾,只见舀勺下端不停地漏下一根根粉丝来,丝丝缕缕,轻轻柔柔。刚刚还是白色的粉丝,薯粉落入沸腾的开水中,片刻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琥珀色。主人坐在大锅旁边,用一根长竹筷,把落入开水中的薯丝捞起,迅速又浸入到旁边的冷水盆中,之后,一尺来长扯断,用棕榈叶扎成一把,另一人把粉丝晾晒在竹竿上。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揉粉的、生火的、打薯粉的、捞薯粉的、晾薯粉的。当然,也有一些辅助的活计,如挑水,搬柴的。一切都围绕薯粉在忙碌着。
晒谷场上顿时热闹非凡。老人搬来椅子靠在墙根悠闲地晒着冬日暖阳,妇女们手里也没闲着,不是纳鞋底就是打毛衣。这难得的热闹场面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大家追逐打闹,一会儿往稻草垛里钻,一会儿从家里头拿来几个红薯,趁人不备,丢在大锅下的火塘里,等到香气从锅灶下冒出,用木棍拨出。也有的往火塘里丢苦槠、橡子的,“砰”的一声响,把正在打薯粉的几个人冷不丁地吓了一大跳。打薯粉师傅丢下手中的木槌,作势追着要打,那顽童早就逃之夭夭没了踪影。
再说这些大人们,手里忙着活,嘴里可没有闲着,插科打诨,说说笑笑。这时晒谷场的竹竿上,晒满了红薯粉丝。竹竿晒满了,就晒在圆圆的竹笸里。晒谷场上,竹竿一溜溜,竹笸一大片,放眼望去蔚为壮观。经太阳一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年关时节,红薯粉丝成了乡下饭桌上的一道佳肴,可猪肉炖着吃亦可炭炉火锅烫着吃,那氤氲飘香的雾气中,爽滑而透明的红薯粉丝在热汤中翻滚,丝丝缕缕间,分明是故乡浓浓的乡情,让人回味悠久而绵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