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抢花炮庆元宵 “非遗”民俗展魅力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一声巨响过后,炮头直冲云霄,人们纷纷飞跑上前抢花炮。梁辉 摄
□本报记者黄敏 通讯员严倩
  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2025年石口花炮节“炸响”,这项传承有700余年的自治区级“非遗”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现场热闹非凡。
  当天上午,随着一阵热闹的敲锣打鼓声响起,花炮被抬至田垌,抢花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花炮制作主家点燃引信后,在场的人屏住呼吸等待着。只听“嘭”的一声巨响,炮头直冲云霄,早有准备的人们瞬间蜂拥而上,各显神通,激烈拼抢,都想成为今年的幸运儿。经过一番激烈角逐,石口屯村民蔡韦成功夺得花炮,他激动地说:“今天很幸运,将我们的花炮留在了自己村,同时也把好运留在了我们村。”
  “抢花炮”是三江乡石口屯流传了700多年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的元宵前一天,这里的人们都会举办隆重的传统“花炮节”,以此庆祝元宵佳节。2014年,“石口花炮节”成功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了解到,传统花炮直径约30厘米、高约80厘米,其制作须经扎架、装裱等精细复杂的工序。花炮中的“花”由朱红、玫红、黄、绿、紫五种色纸做成“五色花”,穿成串悬垂于炮身四周。炮身则是用结实的竹篾捆扎而成。炮头由火纸卷制,炮芯的制作采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秘方。据石口屯理事会理事长盆贵明介绍,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六,花炮制作的传承人会来到村里的老祠堂,带着年轻小伙子们制作花炮。待到来年的正月十四择吉时放花炮,年年轮回传承至今。
  石口花炮节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象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民俗文化,也凝聚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展现了瑶族人民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