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创新服务,她是三尺窗口的“先锋号”
——访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证件受理大队副大队长夏薇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09日 来源:桂林日报
夏薇在出入境接待大厅为群众服务。(市公安局供图)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吴建林
“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请坐……”这是她每天n+1次微笑服务的开场白,也是她始终坚守的站位。
从初到出入境管理支队的“业务小白”到主管业务接待大厅的“行家里手”,在三尺受理台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青春风采,入警至今,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事,用贴心的服务让群众满意而归。
夏薇,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证件受理大队副大队长。从警12年来,先后获评2次优秀公务员、获2次个人嘉奖;因在全区开展的“创人民满意公安”活动中争做好人好事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窗口服务的“先锋号”
“这位警察业务能力强,问什么她都能解释得非常清楚。”这是办事群众对夏薇的评价。
每天,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秀峰接待大厅都会有不少群众前来办理业务,尽管《办事须知》《办事流程》张贴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还是有很多市民选择咨询工作人员,夏薇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回答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2023年6月,一位老人来到大厅申请为外孙换发台胞证。在了解到未成年人办理新证需要监护人陪同或提供监护人委托书,自己没法直接办理时,老人哭了起来。细心的夏薇立即上前询问。老人说她独自带着台湾籍未成年外孙生活,孩子的父母因故无法陪同也无法寄出委托书。夏薇先让老人回家,然后认真研究相关规范,并多次与业务骨干探讨、向上级请示汇报。经过不懈努力推进,终于为老人申请到以视频面见孩子父母的形式给予特事特办。证办好后,因为老人生病住院,夏薇和同事还特意送证上门。老人激动地握着夏薇的手,含泪表示:“谢谢,谢谢你……你不是亲闺女胜似亲闺女!”
此刻,夏薇深切地体会到,窗口服务不仅是审核一份份材料、办理一本本证件,还可以承载一个家庭的希望,延续一个孩子的未来。
在同事的眼里,夏薇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白天在窗口热情服务,晚上在灯下潜心钻研,一沓厚厚的出入境业务规范几乎被她翻烂。
作为出入境业务骨干,夏薇既能在大厅为群众答疑解惑、耐心劝导,也能在全区出入境窗口业务培训会上分享经验,对全市出入境窗口人员、“三合一”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她常年注意收集服务群众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不断摸索,反复实践,精心制作了《公安出入境窗口英语服务用语》,有效提升桂林出入境窗口服务质效。
从警以来,她共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办理证件8万余件次,没有出现一起有效投诉,累计收到的60余封感谢信和25面锦旗是群众对她最好的褒奖。
业务创新的“有心人”
“有一批高校外国留学生需要办理入学签证,有数百人需要专人对接。”“有群众家人在国外发生车祸受伤,需要加急办理证件,转入国内接受进一步治疗。”……从2020年起,作为秀峰接待大厅负责人的夏薇习惯在带班日记上记录群众的各种需求事项。
只有“心中常牵挂”,才有“时时放不下”。从日常工作安排到办理证件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事项,夏薇事无巨细记得满满当当。对于其中可以协调解决的事项,夏薇第一时间汇报协调,闭环解决,并及时总结经验、机制予以推广;对于确因业务规定无法解决的,她总是时刻留心,立足实际,全面调研,认真研究最新文件政策,思考解决良方,形成报告上报上级机关。
在夏薇的记忆中,一条“群众因身份证丢失差点未能办成护照”的记录令她印象深刻。那天,一位白发老人来到大厅办理护照,想去探望在国外刚出生的小孙子。老人一边向夏薇分享着当上爷爷的喜悦,一边在口袋里翻找身份证。可几经寻找,仍无所获。老人试探着问了一句:“你们这儿能补办身份证吗?”夏薇告诉他:“我们虽不能办理,但是可以联系最近的分局户籍大厅为您办理临时身份证,现场出证后即可过来办理护照。”通过多方协调,老人当天便办好了护照,但老人来回奔波的身影一直深深刻在夏薇心里,她想,如果能让群众“只进一门”便能实现办理多种公安业务该多好啊!
2023年6月,桂林公安推动“一窗通办 一网通办”改革落地。夏薇在知晓支队负责“一窗通办”建设项目后,主动请缨,带领出入境秀峰接待大厅进行“三合一”综窗的建设。
随后一段时间里,从综窗设备选型调试安装到投入使用,从培养全科民警到荣获全市、全区“一窗通办”全科民警大比武活动团体一等奖,从“三合一”试点“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服务大厅”的设计打造到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 一网通办”工作现场会,都少不了夏薇忙碌的身影。夏薇把在多年窗口工作中了解到的群众实际所需,以及她对单一业务窗口在服务群众中的短板的思考,融入“一窗通办”窗口的功能建设中,有效助推将出入境秀峰接待大厅“三合一”综窗建设成为便民利民、惠企助商的新型窗口。
企业发展的“护航人”
“多亏了你们的及时帮助,让我们能够及时赴香港参加博览会。”提起夏薇,桂林某食品公司代表竖起大拇指。
2024年,该公司临时接到参展邀请,要赴香港参加第34届美食博览会。出境时间迫在眉睫,而赴港员工代表还未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得知这一情况,夏薇上门使用市公安局自主创新研发的“证照自助拍”小程序以及“出入境移动采集一体机”配合“智填e通”“智办e柜”,为该企业实现了出入境证件“一站通办”。该公司在展会上与多家国际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产品销量同比上涨30%。
作为全区首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服务站”负责人的夏薇,积极探索出入境业务融合N项服务,为企业员工、游客及周边群众提供“绿色通道”、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依托移动受理设备实现“不用到办证大厅”即可办理出入境证件等多项服务,实现了“一窗通办 一网通办”进企业、进景区。自服务站成立以来,出入境管理支队加急办理企业员工出入境证件150余件次,深度打造警企融合宣传产品3类,为外国友人提供翻译服务1500余人次,开展研学小课堂、法律政策宣讲30余场次,服务中外游客2万余人次。
“每当想到群众拿着我们‘三尺窗口’办理的证件走向世界各地,我们就感到很自豪。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出入境工作的意义所在。”夏薇深知,出入境窗口虽不大,却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国门,只要群众需要,她将继续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