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市中医医院:快反小组启动,生命突击队“救”在身边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全院危重症救治能力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桂林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广西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学术年会上进行经验分享。   
  桂林市中医医院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
  桂林市中医医院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
  如果说120是院前的急救冲锋队,那么快速反应小组就是院内的抢救突击队。
  为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桂林市中医医院率先在市级医院中成立危重症患者快速反应小组。这支技术精湛、协作紧密的危重症救治队伍,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第一时间迅速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该模式也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11月2日,桂林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董庆华受邀在广西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学术年会上就医院RRT的组建及运营经验进行精彩分享。他以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医院RRT在危重症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这一分享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也为其他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詹金容 覃叶梅
  “RRT吗?这里是××科病房,有患者突发休克,请马上过来。”“收到,马上过去。”
  “RRT吗?这里是××门诊,有患者突发低氧,情况紧急,请马上过来。”“好的,马上到。”
  这是桂林市中医医院危重症患者快反小组日常工作的缩影,这支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组成的“移动ICU”小分队,整合了全院最优质的急救资源,24小时在院值守,当危重症患者出现病情恶化迹象时,能够迅速赶到患者身边,给予准确及时有效的强力干预,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d Team,RRT,以下简称快反小组),由ICU医生、ICU护士和/或其他指定人员组成的早期干预小组,对ICU外住院病情变化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减少ICU入住和阻止危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或促进尽早入住ICU,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筑牢生命“防护墙”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资料显示,高达20%的住院患者可能发生意外死亡、心脏骤停和非计划重症监护病房入院以及其他临床不良事件。建立有效的预警、干预体系,尽早识别并干预ICU以外的危重症患者,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共识。
  市中医医院结合本院特色和医院具体情况,积极筹备组建快反小组,凝聚全院力量,提高危重抢救的理念。8月6日,桂林市中医医院举行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并成立危重症患者快速反应小组,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桂林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董庆华介绍,快反小组实行24小时全天候待命模式,面向院内所有各部门突发危重疾病患者,同时设置了危重病人处理平台和应急电话。两名高年资经过专业培训进修主治医师轮流担任住院总,在医院待命专职会诊处理病人,三个二线(包括主任)提供现场、线上指导,带组护理组长跟随住院总会诊处置危重病人。接到指令后,RRT会迅速到达现场,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救治。同时,通过危重症患者处理平台,RRT能够对全院危重症患者进行管理追踪,直接与相关医生进行病情讨论,减少各科室之间的沟通环节,让救治更加高效。重症医学科不再是单纯的会诊给出纸面意见,而是承担起全院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高级生命支持、诊断决策、护送转运等,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服务范围。
  多学科守护“生命线”
  “成立RRT是医院强化多学科协作,优化急诊急救流程的创新之举。目前医院已经完成了全院医护人员和医技人员的培训,整体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处理意识和危重病人的识别。”董庆华说,“在过去,只有当病人出现病情恶化,或是生命无法延续的时候,才会进行挽救性的抢救措施,现在在病情还没有发展到非常危重的时候,通过提前干预,能使病情更好地逆转。”
  据悉,自快反小组成立以来,市中医医院危重病人的收治数量明显增加,相关科室实施四级手术,即难度最高级别的手术数量也显著提升。在RRT的努力下,许多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生命得以延续。日前,医院肺病科在重症医学科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例介入支架支持术。重症医学科戴贻医生介绍,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气道不通畅,呼吸较急促,且有呼吸衰竭的症状进入肺病科治疗。住院期间的某天早上,患者在服药吞咽时不小心将药片呛到肺部右侧的主气道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做气管插管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肺病科专家为其实施了异物取出术。因患者患有肺鳞癌,引起气道狭窄,经过评估之后为其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气道保持通畅。手术在重症医学科的支持下顺利完成,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之后患者顺利脱机拔管,转到了普通病房。
  “RRT可以降低ICU外的心脏骤停发生率,提高心肺骤停抢救成功率。”董庆华说道,将抢救措施前移,不仅能降低心肺骤停患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ICU转诊之前心肺骤停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非预期转ICU率。
  对于儿科、肺病科、肾病科等易出现危重症患者的科室,RRT会定期参加业务查房,交流危重症患者处理经验。比如协助儿科继续学习班开设纤支镜工作坊,指导肺病科监护室呼吸机管理,带教肾病科医师超声下静脉置管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各科处理危重症患者的能力,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危重症救治体系。“中医的针灸、放血疗法在危重症抢救上的应用已非常成熟。”董庆华表示,RRT可以互通有无,让以西医为主的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也能学习到中医知识,“这也是我们成立RRT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弘扬中医文化,实现中西医结合,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打造守护生命“新阵地”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重症医学科专家骨干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危重症患者救治培训,培训为期近3个月,内容涵盖了危重症患者早期评估与诊断、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等多个方面。通过模拟演练、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院医护人员在危重症救治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一位参训人员掌握救治技能,从而构建起更为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
  “目前医院已经完成了全院医护人员的培训,整体提高了大家的危重症救治技能和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能力。”董庆华介绍。医院还计划将考核优秀的学员送至院外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班继续学习,并取得BLS证书,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
  未来,市中医医院将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则,继续加强危重症患者救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评估、救治和护理能力,为危重症患者赢得与死神赛跑的黄金时间,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救治服务。
  (本文图片均由桂林市中医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