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了解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叶舒(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连续监测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该技术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器,能够实时记录患者的血压数据,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并评估心血管风险。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是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连续监测血压,从而获取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该仪器通常包括一个袖带,用于测量血压,以及一个记录器,用于存储和传输血压数据。在监测过程中,仪器会定时自动充气测量血压,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1次(读数至少20个),夜间每30分钟测量1次(读数至少7个)。一般来讲,如果有效读数设定在应获取读数的70%以上视为有效监测,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动态血压监测仪器会在患者佩戴24小时后取下,然后通过电脑分析血压数据,生成血压变化曲线和统计报告。
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能有效去除随机检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患者因情绪、运动、进食、吸烟等因素导致血压明显升高或下降;同时,还能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有效消除患者因外界因素导致血压在不同时段、不同平均血压数据的掌握上更有优势;对于早期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的高血压、合并症患者,可提高检出率,有利于及时临床治疗,建立科学的治疗方案。
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禁忌证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部分特殊人群需要注意结果评估,如房颤患者心律绝对不齐,单次测量应注意误差,建议多次测量以提高准确率;对于夜间失眠、多尿等患者,需要考虑对夜间血压的波动影响。
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1.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连续监测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与传统的单次测量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压水平,避免了单次测量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偶然性。此外,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以评估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波动幅度等指标,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2.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可作为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特别是联合足量药物治疗医生测量总是不达标的患者,可排除“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可避免过度治疗。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晨峰现象或是凌晨血压突然升高者,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通过不同药物选择和服药时间的调整,可有效遏制晨峰血压和清晨高血压。
3.降压治疗的效果评估
确诊高血压并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如果血压已达标,但发生了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或出现了新的靶器官损害,如蛋白尿、左心室肥厚、腔隙性脑梗死等,或靶器官损害进行性加重。在药物治疗前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发现个体血压波动特点和一天的血压高峰时间段,选择在血压高峰前用药是更为科学的个性化治疗。
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的注意事项
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要充分暴露上臂,一般测量血压的手臂衣服尽量脱掉,或者衣服的厚度小于0.5厘米。保持袖带三角符号对准手关节正中,下缘距离肘弯部2cm,调节松紧带,以刚好能放进两手指为宜,如果监测过程中发现袖带移位,要及时调整袖带至正确位置。在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禁止一切剧烈运动。每次血压测量完成前需尽量保持上肢垂直不动,以确保血压监测有效率达到规定测量次数(有效测量数值范围)的70%及以上。
综上所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将越来越智能化、便携化。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将更加精准、高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动态血压监测将成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