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消化性溃疡患者餐桌上的小贴士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黄学英(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帮助您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知识以及为您提供一些餐桌上的小贴士,帮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关爱身体健康。 一、消化性溃疡的定义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二、病因 1.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异常: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失衡,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 2.感染: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生,进而诱发溃疡。 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长期服用NSAIDs可损伤胃黏膜,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 4.吸烟、饮酒、饮食不当:吸烟、饮酒和饮食不当都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增加溃疡的发生率。 5.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生活压力等:遗传、心理因素和生活压力等也可能影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导致消化性溃疡。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常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疼痛部位与溃疡位置有关。 2.饱胀、嗳气、反酸:患者进食后可能出现饱胀感、嗳气和反酸等症状。 3.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无症状期: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四、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疼痛特点、规律、诱发因素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3.实验室检查: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胃酸分泌功能等。 4.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可靠方法,可明确溃疡部位、大小和病变程度。 5.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 1.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 2.抗生素治疗:根除Hp感染,减少溃疡复发风险。 3.抗炎药和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 4.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溃疡复发风险。 六、预防 1.根除Hp感染:积极治疗Hp感染,降低溃疡发生风险。 2.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NSAIDs。 3.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戒烟限酒:减少吸烟、饮酒对胃黏膜的损伤。 5.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溃疡发生风险。 七、饮食原则 1.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减少胃肠负担。可以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利于消化吸收。 2.低盐、低脂:过多的盐和脂肪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食材,如瘦肉、鱼、鸡肉等。 3.高纤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水果、蔬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胃肠道负担。 4.易消化: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饭、面条等,避免过硬、过糙的食物。 5.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吃辛辣、油炸、过酸、过碱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6.注意补充营养: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胃肠道黏膜的修复。 八、餐桌上的小贴士 1.合理搭配:在一日三餐中,注意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的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2.烹饪方法:尽量采用炖、煮、蒸等烹饪方法,减少油盐糖的使用,保持食物原汁原味。 3.餐间休息:进餐后,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睡觉。 4.注意进食顺序:先吃蔬菜、水果,再吃肉类、主食,最后喝汤。 5.控制进食速度: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饮食方面需格外注意,遵循以上餐桌小贴士,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关爱身体健康。在治疗过程中,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以促进病情康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