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察全超:运用科技的力量为绿水青山站岗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来源:桂林日报
全超利用电脑操控自动无人机机场。
□本报记者陈静 文/摄
“到2023年4月,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成立满一年。相比去年,我们的工作更有序,科技化程度更高了,也能更有效地保护桂林的绿水青山。”对于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情报与刑事技术大队负责人全超来说,2023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翻开他的工作日记,“禁渔期巡逻防范”“候鸟越冬巡防”“年末大练兵”……今年不同时间的各项工作内容记得密密麻麻。
全超从小向往穿一身警服,高考顺利考入南京警察学院(原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刑事侦查专业。2009年大学毕业时,他考入我市森林公安系统,被分配至桂林市森林公安局花坪派出所,后借调到局机关工作,一直参与林区治安工作和案件办理工作。
全超在14年的公安工作中,处理过不计其数的案件,积累了丰富的森林类案件的办案经验。“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者,面对的对象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案子的案发现场都在大山深处,案件办理起来确实不容易,这对办案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4月,桂林在全国率先成立地市级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工作体系,并根据任务职责需要新设情报与刑事技术大队,经验丰富的全超成为该大队的负责人。参与生态分局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全超忙碌了一整年。今年是生态分局成立的第二年,在分局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所有工作都变得有序起来。在全超看来,“很多工作有了运行机制,大家处理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做强生态警务,防范比打击更重要。”全超依靠多年的办案经验,发现生态警务不仅仅要抓案件的侦破,更要抓重点时段、地段的巡逻防范。今年初,全超利用大数据分析重点时段各县(市、区)的林情、社情,确定特殊时段的重点打击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如3—6月针对禁渔期进行调整,重点针对各流域开展巡防工作;6—9月桂林天气逐渐变热,野生动物活动频繁,重点打击涉野生动物的非法狩猎、运输买卖行为;10月份,他制作候鸟桂林重点迁徙点一张图和桂林名木古树保护一张图,为鸟类保护和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支持。
白天,制定行动方案、收集报送信息材料、对各县(市、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全超说,只有夜深人静时,他才能静下心来做生态情报信息大数据研判。下班后,他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他总是最晚离开办公室。当记者问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时,他笑着反问:“做警察加班不是常态吗?”
让全超印象最深的是今年5月发生的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新兴网络交易案,狡猾的嫌疑人通过网络对一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非法盗掘和销售。全超根据此种情况,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联系,分析确定国家珍贵植物在桂林分布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在这起案件中,全超帮助办案部门协调组织全市9个县分局生态大队开展收网工作,并成功向公安部申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
这让全超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随着监控摄像头的普及以及气象相关信息在生态案件侦破中的运用,让生态类案件侦办不再仅仅停留在走访调查等手段,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的使用为生态警务进行科技赋能,也对生态警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由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牵头,按照“党委领导、警种牵头、属地主责”工作模式,结合桂林地域和生态警务特点,建立四级河湖警长和森林警长联动机制,并在全区公安机关率先出台《“河湖警长制”暨长江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运行“市县乡村四级河湖警长”工作机制。全超介绍,这些机制的运行让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执法联动不断深化,生态治理行刑衔接工作流程变得更流畅。
今年,生态分局还尝试根据桂林处置森林火案的成功经验,出台了“森林火灾警情处置工作机制”和“森林火案现场勘验检查标准化操作流程”,填补了全区森林警种业务空白,形成森林资源保护全新高效的“秒响应、秒联动”处警工作新局面,也让桂林这一经验得以向全区推广。
今年,全超的儿子也已经4岁了,平日里他很喜欢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认识各种动植物。让全超感到意外的是,有一次他听到孩子很得意地跟小伙伴说起自己的职业:“我爸爸是警察,是保护小动物、植物的警察。”这让全超很是欣喜。
“我是警察,是保护青山绿水的警察。我们面对的对象很特殊,它们是动物、植物,它们不会说话,我们更要为它们发声。保护好它们,也是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在采访结束时,全超认真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