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8万亩葡萄受市场热捧

溶江:勇当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排头兵”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见习记者何月
 通讯员刘芷莙

  一串阳光玫瑰重约1公斤,不仅色泽诱人,更是满口甘甜、唇齿留香……现在,兴安县溶江镇的葡萄已经大面积成熟,葡萄上市期从每年7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超1.1万户农户走上了葡萄“致富路”。
  溶江镇是兴安的葡萄核心产区,该镇种植了8万亩葡萄,涵盖了巨峰、夏黑和阳光玫瑰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16万吨以上,产业收入超10亿元。如今,在兴安县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的过程中,溶江依然充当起了“排头兵”。

  8万亩葡萄让1.1万户农户受益
  眼下,溶江镇的万亩葡萄陆续成熟,果农迎来了一年来最忙碌的时候,大家忙着采摘新鲜的葡萄供应市场,抢“鲜”上市。
  在溶江镇龙源村委果农唐基辉的果园旁,记者看到,果农正在忙着将夏黑葡萄进行分拣、装箱、称重、装车,所有的葡萄销往桂林市及周边城市。卖完葡萄的唐基辉正在开心地接收微信转账。
  一串阳光玫瑰重约1公斤,不仅看起来色泽诱人,吃起来更是满口甘甜、唇齿留香。廖子圭是溶江镇廖家村的葡萄种植大户,他家种植的“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备受市场青睐。
  据廖子圭介绍,他家种植葡萄30多亩,以“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为主。目前,他家的“妮娜皇后”迎来了丰收季,亩产在2000斤左右,批发价60元左右每公斤。“种葡萄带给了我们好日子,现在住新房买新车对村里的每户人来说,都不再是做梦。”廖子圭自豪地说。
  目前,兴安县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约30个,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达31万吨,年总产值近34亿元。作为兴安县葡萄产业核心区的溶江镇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到目前葡萄种植品种有巨峰、夏黑、金手指、阳光玫瑰、温克、妮娜皇后等10多个,早、中、晚熟葡萄品种搭配合理,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值约16亿元。
  “现在溶江镇的葡萄已经大面积成熟,多个品种走向了市场。我们的葡萄上市期从每年7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超1.1万户农户走上了葡萄‘致富路’。”溶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蒋周智介绍,2010年,溶江获得“广西葡萄之乡”称号;2017年4月,“兴安葡萄”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溶江镇以葡萄产业入选“全区一乡一品特色农业”示范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一路摸爬滚打练成“技术流”
  溶江的葡萄种植从一开始,就凝结着“技术种植”的心血。1997年,葡萄种植第一大“杀手”霜霉病悄然袭击了溶江的葡萄产地。三年间,葡萄品质和产量迅速下降,葡萄收益连续亏损,溶江镇葡萄产业陷入崩溃边缘。
  也正是此次危机,将溶江葡萄种植的技术创新逼上新的高度。一批新品种葡萄被引进溶江,葡萄产品逐步迈向多元发展。避雨栽培技术、山地种植技术、错峰技术、二次坐果等一系列新技术被摸索出来,并逐步发展成熟。溶江直接做实葡萄种植技术的第一把交椅,培育了大批技术人才和工人,将技术种植的观念深深刻进每一个溶江葡萄种植户的心里。
  “唐叔葡萄”,在溶江乃至兴安的葡萄业界都小有名气的葡萄企业。老板唐诚旺本在深圳富士康有一份体面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工作,然而顾念到父母种植葡萄辛苦,2016年他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管理家中10亩葡萄并开始创业。通过成立农业发展公司,与周边村民合作,通过和高端精品水果店合作,实现年销售额近100万元。
  唐诚旺算是溶江年轻人返乡创业当中,比较看重技术的种植户。数年实验,他创新实践出一条有效的土壤改良办法。“合理使用病虫害损耗的葡萄制作酵素,用于农业生产。同时,收集森林落叶表土,与食用菌生产厂、牛羊养殖户、蚯蚓养殖场深入合作,进行堆肥制作。”唐诚旺介绍说,他还采用“生草栽培”模式,通过自然生草和撒草种的方式,将堆肥直接撒在地里。通过这些方式堆肥的葡萄地,病虫害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土壤有机质从1%上涨到3.2%,位于广西土壤品质前列。科学的土壤管理成就优秀的葡萄品质,唐诚旺的葡萄屡屡获奖。
  从2005年开始,溶江的葡萄种植技术人才就走了出去,如今更是遍布全国,达到“有巨峰葡萄种植的地方就有溶江技术人员身影”的程度。从3月中旬至今,溶江镇司门村至少有30多名村民“打飞的”奔赴外省,提供葡萄疏果服务。
  “日收入在400元至800元间。”溶江镇富江村党委副书记李琼介绍,在管护自家葡萄之余,溶江镇的种植户在“技术输出”上也实现了“进账”。
  不过,随着全国各地巨峰葡萄产业的发展成熟,溶江葡萄如何在竞争者日益增长的葡萄市场找准葡萄产业新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提质增效占据市场一席之地,是溶江葡萄眼下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立体化”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
  今年,兴安县委副书记吴勋带队到深圳、南宁、长沙等地进行兴安葡萄品牌推介、品牌IP发布、高峰论坛、联名产品发布、产销签约仪式以及葡萄免费品鉴,迈出了打造“桂字号”农业品牌重要的一步。
  不断提升兴安葡萄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这一特色产业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农业品牌,培育一批业态融合互补、功能便利完备的新场景无疑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扩大葡萄销售半径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葡萄不好储运,每箱葡萄普遍会损耗30%。二是葡萄运输物流贵,每10斤葡萄运费58元。若按6元的葡萄批发价来算,10斤葡萄才赚2块钱,这还让人怎么挣钱?”蒋周智对记者算了一笔账。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兴安县积极建立合作社,引进专业冷链运输和销售企业、发展电商、搭建冷链运输。以溶江镇为例,现在该镇有果之道、果之鲜等多家专业水果物流企业,自己搞电商和运输的种植户也达到了20多家。
  通过扩大葡萄运输数量等方式,降低葡萄运输成本与损耗率。将每10斤58元的运输费用,分地域距离逐级降价,大大节约了成本。“像桂林市内的葡萄运费可降至6角1斤,基本实现物流百分百覆盖兴安县。我们希望把溶江葡萄的销售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蒋周智说,目前溶江镇不断开办面向村民的免费电商培训,增强农民与电商企业之间的交流,定期输送人员前往桂林电商基地进行学习实践。“我们将积极将溶江镇打造成全民电商,营造浓厚的电商氛围。”
  不过,降低成本后,“卖得掉但卖不贵”的困境浮现出来。对此,溶江镇给出的答案是“自然果”培育和“品牌打造”。所谓的“自然果”培育是追求葡萄自然生长、自然成熟,不多加人工药剂干预。这样做虽加大了葡萄果实穗型不均、果型相较细小的风险,但保证了葡萄的口感风味和绿色环保。
  自然果产出需控产,以往每亩2000斤的产出被控后普遍产出1500斤到1800斤,从而提高葡萄优果比例,达成溶江葡萄在葡萄市场上“人有我优”的品质优势。如此一来,溶江葡萄也瞅准时机,迈上“高端”市场。
  “我们的品质决定了葡萄品牌的‘含金量’。在一系列的品牌打造工作中,我们兴安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推广员制度’。”蒋周智介绍,“兴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员制度”让出门在外的溶江人得以有为家乡葡萄产业做贡献的机会。
  现在溶江流传这样一句话,说“老子在家种葡萄,儿子在外打工还能把葡萄卖到城里去”正是这种配合,实现政府和个人在溶江葡萄品牌推广上的“双向奔赴”。“我利用自己社区团购的团长身份,向社区推销溶江葡萄。在葡萄上市季节,每天可销售葡萄200箱,高峰期可达每天300箱。”“奶牛哥”蒋黎清说,兴安县政府不仅给他们送了感谢信,还颁发了“推广员”证书和聘书。“心里很暖,有政府的证书,也给我们提供了身份便利,人家知道你是官方认可的。”
  像奶牛哥这样的推广员,兴安县共有30多个,溶江镇有8个,他们主要分布在南宁、长沙、深圳、广州4座城市,发挥个人影响力,为溶江葡萄的宣传销售四处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