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桂林故事[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空留弩剑作寒鸣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4日    来源:桂林日报

  开国元勋蒋翊武   刘玉 供图
  □刘玉
  1921年12月末,桂林丽泽门外。
  湿冷刺骨,荒草萋萋,千米开外的骝马山上,树叶枯黄,山下荷塘几近干涸,只剩些许掉光了莲子的莲蓬,黑黢黢的,在风中摇曳。古城墙下的一堆乱石中,数支业已熄灭的香烛指向苍穹,几匹纸钱飘飘忽忽,在原地打着圈儿。
  若要问,青天白日城门外为何阴风阵阵,却是因为,此处自古就是杀人场。

  武昌首义首功
  这丽泽门南城墙第六个垛口下的乱石堆,正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殉难处。
  蒋翊武,字伯夔,1884年出生于湖南澧县。1909年秋入湖北新军并参加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群治学社拟乘长沙抢米风潮发动起义,引起湖广总督的注意,遂改名为振武学社,表面上宣传讲求武学,暗地里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月因受挫折,又改为文学社,以研究文学为掩护。蒋翊武任社长并主办《大江报》,鼓吹革命,在新军中发展会员,为武昌起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至7月,文学社成员已有3000多人,超过湖北新军总人数的五分之一。9月,借四川保路运动之机,文学社与共进会准备联合发动起义。
  27岁的蒋翊武被推举为起义军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10月9日,孙武制炸弹失事,起义计划暴露。危急时刻,蒋翊武从岳州赶回武昌,决定当晚举事,连发五道起义命令。不料是夜大批警察破门而入,数名同志被捕牺牲,指挥系统遭到破坏。蒋翊武侥幸翻墙脱险,只能暂避监利。10日晚,在失去指挥的紧急情况下,革命党人决定仍旧执行一天前的起义命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首义成功,却阴差阳错,从前在清政府的荫庇下显赫一时的新军协统黎元洪,被找出来做了湖北军政府都督。蒋翊武任军政府军事顾问。
  在清军的猛烈反扑之下,汉口汉阳相继失守,黄兴出走南京,危急时刻,蒋翊武接任黄兴留下的战时总司令一职,“守危城,却强敌”,为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争取了宝贵时间,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作为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为袁世凯攫取。袁世凯将蒋翊武调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又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企图拉拢这位首义功臣。蒋翊武对袁世凯的封建“属性”是看得很清楚的,婉拒不受各种利诱,并在北行前主持社员大会,将文学社整体并入同盟会,为因孙中山下野而暂落低潮的同盟会极大地壮大了声色。

  坚决捍卫共和
  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孙中山任理事长,蒋翊武被推举为参议并任汉口交通部部长,他赞成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力主实行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结束,国民党大获全胜。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正欲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出的枪手刺杀,不治身亡。正在日本考察铁路,筹措借款的孙中山立即回到上海,并致书蒋翊武。围绕宋教仁暗杀事件,武力讨袁还是法律解决?孙中山与黄兴各持己见,僵持不下。蒋翊武坚决主张讨袁,并潜回老家与父母诀别:“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随后,蒋翊武在岳州与湖南都督谭延闿谋划发动起义,通电独立,正式加入讨袁阵营。
  有人认为革命党人敌不过袁世凯,劝蒋翊武不要介入。蒋翊武却不以为然。他说清末时,我党无一枪一弹,尚且革命成功,今有数省独立,而国民党又占优势,岂有不可为之理。遂以鄂豫招抚使名义,发表讨袁檄文:
  
  袁世凯以无赖之小人,握全国之政柄。国人方推诚相与,冀促进于共和。袁贼竟阴谋背叛,敢实行其专制,延引豺虎,吸我脂膏;取彼凶残,大施杀戮。翊武本拥护共和之心,掬忱陨泪,告我军人:责任所在,义不容辞。尚望当日同志,共鉴此心,联翩奋起,慷慨同仇。
  
  蒋翊武还警告副总统黎元洪不要与袁世凯狼狈为奸。
  然而,轰轰烈烈的二次革命,终因封建势力强大,革命阵营软弱而最终失败。8月6日,袁世凯发布“大总统悬赏通缉蒋翊武之令”,12日,湖南取消独立。蒋翊武被迫流亡,8月29日在途经广西兴安唐家司时被捕,9月9日,就义于桂林丽泽门外。
  首功之臣,英魂终归黄土。斯人已去,江湖仍有传说。蒋翊武虽已牺牲,但由于具有巨大号召力,革命党人仍打着他的旗号进行反袁。为辟蒋翊武尚在世之谣言,黎元洪于9月20日致上海郑镇守使电称:“……谓蒋翊武现赴某处运动,甚且载之报章,荧惑观听,希即广为布告,俾免无知愚民被其蛊惑,是为至要!”又在各街道、通衢处广贴蒋翊武行刑照片示众,“以儆民人谋乱”。对武汉保卫战的战友,黎元洪不仅痛下杀手,而且死后泼脏,令人不齿。

  丰碑永矗桂林
  从此情丝牵未断,空留弩剑作寒鸣。对于蒋翊武来说,虽然生命的终点定格在了桂林,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其后的进程证明了蒋翊武坚定反袁的正确性。袁世凯背叛共和,为全国人民唾弃,在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下,只当了83天皇帝就翘了辫子。1916年9月,湖南省议会拨银币一万二千元,将蒋翊武的遗骸归葬长沙岳麓山,家乡人民为其营建墓园,占地约400平方米。墓冢居中,上方为方形花岗石碑座,碑座嵌汉白玉墓碑,楷书“蒋公翊武之墓”六字。
  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设北伐大本营。大本营中的湘人杨道馨、覃振、黄贞元、于哲士、杨少炯、廖湘云、安百一特地“呈请大元帅发帑为公建立就义碑,凡所以崇勋勚而示表彰也”,得到孙中山的批准。
  孙中山率队前往丽泽门外蒋翊武就义处凭吊,并应覃振之荐,邀请蒋翊武的父亲蒋定照携四弟保祯前来桂林观瞻新落成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由孙中山敬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字,纵观辛亥革命的历史人物,够得着“革命元勋”的不乏其人,但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者,仅蒋翊武一人。
  纪念碑另三面依顺时针方向刻胡汉民撰书的碑记:
  
  蒋公翊武,澧县人。笃志革命,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以武昌防御使守危城,却强敌,事定即引去,当道縻以官爵不受。癸丑讨袁,将有事于桂,至全州为贼将所得,贼酋阿袁氏旨。遂戕公于桂林丽泽门外。今年冬,大总统督师桂林,念公勋烈,特为公立碑,而命汉民书公事略,以昭来者。公之死事与瞿、张二公不同,而其成仁取义之志则一也。
        中华民国十年十二月
          胡汉民谨记
  
  从1911年到1921年,十年间历经英雄流血,军阀割据,革命党人终于再整武装,准备重拾河山。孙中山为辛亥首义元勋勒石树名,一方面披沙拣金纪念真英雄,另一方面回望初心开创新局面,无疑是对北伐最好的精神总动员。这座承前启后的历史丰碑,从此矗立在桂湖之畔,永远激励着革命后人。